《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信阳第七 七年级语文教师:王芳芳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真是记录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生活片段,请大家说说在你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学生举手答复〕 是的,鲁迅先生非常善于在事件中写人。这样一种写法也影响了他的学生,现代女作家萧红。今天我们就随萧红一起回忆鲁迅先生。〔板书课题〕 二、写作背景 萧红曾经在鲁迅先生身边学习过一年半的时间。 鲁迅先生去世后,许多作家撰文纪念鲁迅先生。萧红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回忆鲁迅先生》。 她呈现的鲁迅先生被公认为“最真实〞的鲁迅先生。 三、学习目标 1. 读一读,概括事件; 2. 品一品,分析人物; 3.练一练,学写旁批 师:我们关注的关键词是:事件、人物、旁批 四、读一读,概括事件。 要求: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一〕概括方法:人物 + 事件 师:这篇散文和以往我们学过的散文不同,文章共有十三个空行,把整篇文章分成了十四个片段,老师先来展示两个片段的概括方法。 首先,第一个片段是一个比拟短的片段,一共三行,我们先来把它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个片段 师:这个片段里人物是鲁迅先生,事件是笑声,所以概括为鲁迅先生的笑声。 课件展示:鲁迅先生+笑声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比拟长的片段,翻到片段十一,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表达快速浏览这个片段。它讲了两件事:第一是鲁迅先生陪客人;第二是鲁迅先生下半夜的工作,前略后详,但它们不能合并,所以我们概括为:鲁迅先生陪客人及下半夜的工作。 同学们,现在老师举了一长一短两个事例,你们对于如何概括事件应该心里有数了吧。那么,我们现在分小组分工解决剩下十二个片段的事件概括。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分组答案,师及时订正。 〔二〕多媒体展示概括事例: 一、鲁迅先生的笑声 二、鲁迅先生的走路; 三、鲁迅先生送客及吃饭; 四、鲁迅先生开玩笑; 五、鲁迅先生会心的笑; 六、鲁迅先生展读青年的信; 七、鲁迅先生处理原稿及样; 八、许先生的忙碌; 九、鲁迅先生等电车; 十、鲁迅先生的休息; 十一、鲁迅先生陪客人及下半夜的工作; 十二、鲁迅先生尝鱼丸; 十三、鲁迅先生包书; 十四、鲁迅先生病后的工作。 师: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上老师的概括事例,思考以下问题: (1)这些事例在选材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是生活中的小事 师:是的,这些全部都是鲁迅先生的生活细节,有的是与客人会面,有的是与家人相处,也有日常起居。这些细节里作者忽略了时间,模糊了地点,重视的是细节之美。 我们在再来看第八个片段写的不是鲁迅先生,而是许先生,这个片段是不是可有可无的?能不能删去? 生:不能。因为这里写徐先生忙是为了衬托鲁迅先生很忙。 师:答复很精准,我们再看这十四个片段在称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是鲁迅先生 师:全文共有56处“鲁迅先生〞两个是“周先生〞,能不能用代词“他〞来代替呢?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这里饱含了萧红对鲁迅先生的尊敬、爱戴、感谢、思念之情。 师总结:好,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知道萧红的这篇文章成功在哪儿了,就是写真事、抒真情。〔板书〕这里有一段萧红多年后的心声话语,也说明了她为什么用三年时间才写成这篇文章。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展示: “关于回忆录一类的文章,一时写不出。不是文章难作,倒是情绪方面难以处理。〞 ——萧红 五、品一品,分析人物 萧红要参加“回忆鲁迅先生〞征文大赛,征文要求不能超过一千字。如果你是萧红,你会选择本文中哪些片段?为什么? 〔提示:借助旁批思考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作答。 答案预设: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假设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点拨:鲁迅先生的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真诚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点拨:“抓〞“扣〞“伸〞,这几个动词,极富感染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表达出鲁迅 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点拨: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暗示着对光明新生活的向往。说明作者和鲁迅夫妇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互相高度理解的。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点拨: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深切关爱和严格要求。 全

文档评论(0)

专注于为中小学教师及学校提供各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文案等各方面教育资源服务,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