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的地道战》教学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冀中的地道战》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冀中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进行斗争,打击敌人的。 2. 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绘画、质疑问难等多种方式,理解课文,体会人民的智慧。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冀中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进行斗争,打击敌人的。 难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读懂课文,画出地道出口示意图,体会人民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课前质疑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吗?〔生:9月18日〕 是的。89年前的今天,即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这也标志着中国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的开始。从1931年到1945年,大半中国被践踏在日军的铁蹄之下,930余座城被占,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大片国土沦陷,3500万同胞伤亡。我们付出了血与泪的惨痛代价。 但是当敌人踏破国门,在美丽的中国大地上肆意抢夺杀戮的时候,我们的祖辈并没有屈服。他们用热血和智慧还击敌人,谱写出一篇篇壮美的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冀中地区,看看那里的人们是如何与侵略者作斗争的?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四自然段,了解了冀中地道战产生的背景和任丘地道战的结构特点和作用,谁能来介绍一下?生答。 建好了地道,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冀中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进行斗争,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的。 〔设计意图:课前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解疑 〔一〕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地道的出口在哪里?这样的出口平安吗?为什么? 1.学生默读后答复下列问题,教师板书重要词语。 〔板书:地道出口 口外:荆棘陷坑 口内:巩固的洞“迷惑洞〞死道:地雷 活道:“孑口〞〕 总结:很平安 2.学生画地道出口设计图 我们现在对地道的构造及特点介绍得比拟清楚了。老师这里发现了一份残缺的地道出口设计图,哪位同学能根据第五段的信息来补充完整?其他同学在准备好的纸的纸上画。 师巡视指导。学生评价黑板上完成的设计图,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跨学科教学能够通过直观的画图,让学生动起手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好体会地道设计的巧妙。〕 〔二〕面对如此巩固的地道,日本侵略者放弃了吗?默读第6自然段,说一说敌人是怎样想方设法来破坏地道的?冀中人民又是怎样对付敌人丧心病狂的攻势的? 1.学生答复,老师评价并板书,找学生补充。 板书:敌人用火攻——〔土和沙〕敌人放毒气——〔用吊板挡〕敌人用水攻——〔枯井暗沟〕 在斗争中,人们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可以胜利吗?你们觉得还差什么呢?〔联络方式〕速读第7自然段,找一找:人们在地道中是怎样联络的?请学生表演这两个情景。老师评价。〔板书:无线电——吆喝 有线电——拉铃〕 3.理解“为了打击敌人,什么方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的含义。〔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书上及电影、电视节目中获得的知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进行讨论。〕 〔三〕学习最后一段 1.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提出问题: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板书:惊人的奇迹。〕 2.体会冀中人民的精神品质。〔顽强斗志 无穷智慧〕 三、稳固练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了冀中人民的无限智慧,敌人碰到我们的地道肯定有去无回。假设敌人发现了出口,请想象一下敌人进入后的遭遇,写一段话描述出来。〔试着运用到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人物描写〕 生练笔并交流,师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观看《地雷战》片段,进一步了解和体会抗日战争中人民抗战的智慧,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直观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智慧和抗战的决心。〕 五、以问促学 你还听到过哪些和敌人斗智斗勇的抗日故事?课下查阅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 〔设计意图:学无止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课下继续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文档评论(0)

专注于为中小学教师及学校提供各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文案等各方面教育资源服务,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