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docx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 -以《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为例 顾君 (上海市第四中学,宛平南路149号,200000) 摘要:课程改革以后,《物质的量》的一部分内容从高中阶段学习搬迁到了初中化学教材中,本文研究重点是利用单元教学模式,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初中阶段《物质的量》的概念学习,并且利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高中阶段继续深入学习做准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 一.研究背景 自从2008年二期课程改革以后,物质的量的一部分内容从高中阶段学习搬迁到了初中化学教材中,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微粒数、物质的量和质量的转化。刚接触这部分教学的时候,笔者认为这部分知识点的内容过于独立,无法与之前所学化学知识有直接的联系,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教材第二章第三小节这个位置。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的学习只要求会微粒数、物质的量和质量三者之间的换算即可。在与学生沟通反馈和课后作业中也发现,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点,更不知道如何应用知识点,只是简单应付考试。为此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笔者一直在尝试解决上述遇到的一些问题。 在近几年区教研活动时,教研员多次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当笔者真正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后,顿时明白了为什么当初在二期课改把少部分物质的量知识内容放到初中学习,并且是放在第二章第三小节。因为这样编排,正好处在学习了空气、氧气等大量宏观物质,以及认识了原子分子的微观世界之后,此时正好需要一种关系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联系在一起,于是就需要物质的量的概念来成为这两个世界的枢纽。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物质的量的真正意义,笔者思考结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尝试进行物质的量的单元教学设计。 二、文献综述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得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关注的一大热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有很多有趣的实验,内容非常贴近生活。教授化学的老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知识点的落实,更要成为一名化学学科的宣传者,把化学自身魅力予以充分展现,并鼓励学生使化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此,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尤为重要。 重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不可把学生核心素养狭隘化[2]。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5点:(1)宏观辨识,微观探析(2)变化观念,平衡思想(3)证据推理,模型认知(4)科学探究,创新意识(5)科学态度,社会责任。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年级,初三化学非常重要。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认知,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的方法,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是初三教学的重要部分,所以初中化学更需要在日常学习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三、研究设计 笔者首先结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出的5个主要点,把物质的量学习要求和相关知识点内容进行梳理认知。 表1 核心素养与物质的量的联系 核心素养 物质的量 1. 宏观辨识,微观探析 微粒数,物质的量和质量的关系 2. 变化观念,平衡思想 反应过程中生成物和反应物质量的变化 3. 证据推理,模型认知 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数值的由来 4. 科学探究,创新意识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使用 5. 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利用化学方程式精确计算反应用量,减少浪费 当把学科核心素养与物质的量学习要求联系在一起后发现,物质的量在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是笔者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思考部分。 另一方面笔者从教学编排上分析,如果按照之前的编排进行授课,教授方法比较直接,内容前后的联系和意义也不利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作为一节新知识的课,并没有给出学生思考和体验的机会,也就不能体现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对于物质的量以及相关内容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整体上重新编排上课的顺序。 图1 改变前后教学安排比较 从改变后的教学安排可以看出,把物质的量的内容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揉捏在了一起,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化学学习上接触最多的化学方程式的认知出发,借助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并通过借助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并完成实验,从宏观观察到微观分析,从定性认知到定量计算,这两个角度,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物质的量的意义,并且知道其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四、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 根据改变后教学安排的上课顺序,第一部分是质量守恒定律,本节课主要为后面的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确立理论基础,与改变前的上课目的一致,所以教学设计无需改变。之后关于物质的量结合化学方

文档评论(0)

158****48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