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pptxVIP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答司马谏议书;1、了解作者作品以及有关“书”的文体知识。 2、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语句的意思。 3、学习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 4、培养做事坚定不移原则,说话委婉有礼、谦恭敬人的人文素养。 ;1.作者作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出生于一个下层官僚家庭。幼时随父宦游大江南北,到过许多地方。王安石后中进士,被派往扬州任淮南节度判官,后任舒州通判等地方官多年。嘉佑年间,入朝任度支判官,主张改革政治,未被采纳。宋神宗即位,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他主持变法。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宋神宗动摇,变法失败。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相;熙宁九年(1076),辞去宰相,退居江宁;熙宁十年(1077),被封为“舒国公”,后改封“荆国公”,后人称其为王荆公。列宁称王安石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主要作品:散文《答司马速议书》《伤仲永》等,诗歌《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等。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2.作者事迹 王安石从小勤奋好学,博闻强识,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他作文时纵笔如飞,所写文章情理俱妙。他曾随父亲宦游大江南北,有机会接触社会上的劳苦阶层,对当时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了解,很早就立下“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 王安石为人刚正,议事敢于坚持己见,不随声附和。因其极为固执,不允许任何人反对他,人称“拗相公”。他身居宰相高位,仍清康自守。就连他的政敌司马光,也不得不承认王安石道德品行高。 3.背景探寻 北宋宋神宗时期,内外交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实行新法,遭到守旧派的强烈反对。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抨击新政,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作了回信,信虽然简短,但逐一驳斥了对方的责难,辩明了司马光所指责自己的多条罪状,批判了土大夫们因循守旧、苟且偷安的保守思想,表明变法是正确的,自己要坚持改革的决心。;4.文题解读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司马谏议”,指司马光。因为当时的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所以在此称之为“司马谏议”。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 本文题目的意思是“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不能误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译文:安石敬白:昨日承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觉得与您交往深厚密切已非一朝一夕,可是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不同,这大概是由于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不同的缘故吧。 这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昨日蒙教”是礼貌性套语;第二层提到与司马光“游处相好之日久”,感情色彩很浓,拉近了两人的距离;第三层急速转到“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表态。三层意思集中在一句话里显出高度的概括力,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不伤感情,态度坦率。;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文:即使想要勉强多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一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后来又想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道理,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见司马光看法坚定,并不肯轻易改变,所以“虽欲强聒”但也只作简单答复,不再一一自辩。第二层是指考虑到司马光一向很是看重自己,书信往返,不宜鲁莽,所以要做详细解释,希望司马光能够谅解自己。 这里既说明了作者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又显示出他的冷静沉着。 【第一段】阐明作者写信的缘由。;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译文: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辨的,尤其在于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名义和实际的关系一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解决了。 在辩驳之前,先高屋建瓴地招出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问题一问题。 这句话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意在强调名正则言顺而事可行。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译文:如今您来信用以指教我的,认为我的做法是侵犯了官员的职权,惹事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反对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 这句话揭示了“天下怨谤”的真正原因是王安石的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列举责难.有的放矢。站在高处、实处,深刻揭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65****6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00430140001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