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 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 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 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诸方面的发 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 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要遵循不同年 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 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促 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心理 康保健常识,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又是他们不断开发自我 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 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 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 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 施,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同时关注个别差异, 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提高 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尊 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 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 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活动体 验,帮助学生澄清问题,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提高 学生心理品质。 三、设计思路 《标准》的确立是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 和特点确定的。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按小学低段、小学 中高段、初中段这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心理 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 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 健全发展。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能喜欢学校,爱上学 2、能初步学会观察,学会记忆 3、能初步学会与人交往 4、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学段(3~6年级) 1、能初步认识自我 2、初步具有交往能力 3、初步具有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4、爱学习、会学习 第三学段(7~9年级) 1、能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 2、能初步学会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 3、能正确与异性交往 4、学会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5、初步具有抗挫折的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6、具有学习责任感 7、能适应生活和社会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体现课程形式的多样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 况,可开设心理常识课,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专题讲座等,旨 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保健知 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体。该课程的实施,应在平等、民 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努力激发起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使每 个学生都有话说,使每个学生都想说话,让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的 活动来宣泄感情,发表见解、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达到 “助人自助”的目的。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心理健 康教育课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安排要以学生主体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其 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 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 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 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在课程实施中要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 需要或已经出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 认识自我、认识环境、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生活、人际 关系等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以更好发 挥潜能和发展自我。 (四)倡导“活动体验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 质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贴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21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上班族,没事喜欢上网、看书、听音乐。

认证主体邓**

1亿VIP精品文档免费下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