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辅助结果判读.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中常见问题 11、今天的培养结果怎么与前天的不一样? 取材是否规范。 痰标本,有时选优势菌做,就可能导致两次不一样。 临床中常见问题 12.明显稀便,培养结果为何正常? 大便普通培养,通常只能鉴定志贺菌、沙门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我们没有鉴定血清。 怀疑霍乱时,需开霍乱弧菌培养。 可能病毒感染(轮状病毒)。 临床中常见问题 13、为何同为培养阳性但试验药物不同? 因为不同的药物对不种属细菌的抗菌活性不同,实验室根据不同的细菌,依据CLSI标准、国内和东北地区及我院院内感染的资料分析、本院具备的抗生素种类、感染的不同部位等多种因素来选择药物进行体外药敏实验。 如同样是头孢类抗生素,G+球菌会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而G-杆菌更多会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 如同样为G-杆菌在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肠杆菌科会选择环丙沙星,而非发酵菌更多会选择左氧氟沙星;G-杆菌氨基糖甙类我们选择庆大霉素,而近年我们选择阿米卡星等。 临床中常见问题 14为何有的细菌药敏实验药物很少,可能没有经验用药的多种药物? 因为有的细菌只有很少的药物有判断标准。 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只有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有标准; 洋葱假单胞菌只有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他啶、美洛培南有标准。 临床中常见问题 15、为何同为培养阴性报告但描述不同? 我们一般会对呼吸道及一些非无菌部位取材培养阴性结果报告“无致病菌生长”,如痰培养、咽拭子培养等;对无菌部位取材标本培养阴性结果报告“无细菌生长”,如尿培养、脑脊液培养等,尤其是分泌物标本请临床医师务必注明取材部位,以助于实验室正确报告结果;对标明目的的培养根据培养目的报告,如厌氧菌培养阴性报告“无厌氧菌生长”、真菌培养阴性报告“无真菌生长”等。 临床中常见问题 16、为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会有不同天数的阴性报告? 经常可能会出现如“经26天或34天培养无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因为在培养的过程当中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可能会有杂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影响结核杆菌培养的结果观察。所以要求在送检标本时一定要严格无菌。 临床中常见问题 17、为何同为血液培养阴性但报告时间不同? 一般的血液培养阴性我们会在培养5天后报告,但临床注明同时培养布氏杆菌时,由于该菌生长相对缓慢,我们会延长一周的培养时间。此种情况同时适应可疑为真菌感染的培养。 临床中常见问题 18、为何培养结果有的有计数,有的没有? 我们对于可定量接种的标本可以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计数,如尿培养、胆汁培养为定量计数、痰培养为半定量计数。 对于不能定量接种的培养就无法计数,如分泌物等我们只能根据培养基生长情况描述数量。尤其是前列腺液标本因为我院送检均为无菌拭子送检故无法报告计数。 临床中常见问题 19、痰涂片如何判断痰标本合格与否? 痰标本合格与否经痰涂片判断标准是: 白细胞25/LP,上皮细胞10/LP为合格,当然细菌种类为四种及以上也可认为是不合格标本。 临床中常见问题 20、药敏结果中的抑菌圈直径能否进行比较? 同种细菌同种药物可以进行平行比较,但不同细菌或不同抗菌原理的药物不能进行比较。如同为大肠埃希菌,三代头孢菌素中各种药物可以进行比较,抑菌圈直径越大越敏感;但如头孢他啶抑菌圈直径为26,亚安培南为20,不能进行比较,不能说明抑菌圈大的比抑菌圈小的敏感。 临床中常见问题 21、为何药敏试验结果有时出现判断结果修改现象? 有时会出现某药物K-B法按正常判读标准应该为“S”或“R”,但报告结果与之不符。 这种现象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了某种耐药机制而修改;二是我们观察到某种药物检测结果可能不可靠,并通过多种方法验证后作出修改。 以上略举例说明一些有关微生物报告的些许注解,望对各临床医师有所帮助,如有未说明之处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微生物室工作人员。 目前最主要的是以下几种药敏结果,需要向临床医师解释清楚: 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此菌株应视为对所有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耐药,因为这些药物同属β-内酰胺类,葡萄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可以破坏其β-内酰胺环而使其失活。在药敏试验中它们有时会出现 “敏感”的结果,但临床治疗却无效。 2、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不仅对氨基青霉素、一代头孢、替卡西林均耐药,而且所有三代头孢及氨曲南也应报告耐药,尽管试验时有时出现“敏感”,但在体内ESBLS菌株可

文档评论(0)

zp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