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2017版).doc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2017版).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6 / NUMPAGES47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2017年版) 为科学、有效开展全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依据《湖北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鄂卫生计生办通〔2016〕104号)和《湖北省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2017版)》(鄂疾控发[2016]89号)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本地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趋势。 (二)评估城乡病媒生物侵扰状况,指导科学开展病媒生物防制。 (三)开展病媒传播疾病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为该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建议和决策依据。 二、监测种类 (一)开展鼠、蚊、蝇、蟑螂、蜱生态学监测。 (二)开展蚊、蝇、蟑螂抗药性监测。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类监测 1.监测方法 采用夹夜法和路径法。 (1)夹夜法:统一选用质量可靠稳定的中型钢板夹(12cm×6.5cm),以生花生米为诱饵长期使用,晚放晨收。室内按每 15m2布夹(笼)1只,超过 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笼)1只。重点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均应兼顾,农村居民区室内外均匀布放。室外布放在鼠类出没的地方。农田沿直线或田埂、沟渠等自然地形每5m布放1只,行间距不少于 50m。每一监测生境每次布夹累计不少于 200 有效夹。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性别等信息,逐只鼠登记并顺序编号。鼠尸不完整而无法鉴定种类的,填入其它并在记录表中备注中注明。填写记录表(见表2-1,汇总表2-3)。 (2)路径法:沿选择的线路如街道两侧、河湖两岸或公共绿地等行走,仔细搜索并记录行走距离内发现的鼠洞、活鼠、鼠尸、鼠粪、鼠道、鼠爪印、鼠咬痕等鼠迹的处数,填写记录表(见表 2-2,汇总表2-3)。合计检查单位 20个以上,总调查路径 2000m以上。 2.监测时间 全年监测,每两个月开展1次,单月中旬开展。两次监测时间间隔不小于30天。 3.监测选点 (1)夹夜法:选择居民区(新风社区、东升社区、植物园社区、滨湖社区、玉桥社区、孙家河社区)、农村(郢城镇、同心村、三板桥)、重点行业(中商量贩东门店、晶崴酒店、三板桥屠宰场)3个类型的生境,每次监测选择每类生境各3处(每个区1处),共9处。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实施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250m。 (2)路径法:用于城镇居民区室外环境鼠密度监测。选择公共绿地/公园/道路两侧,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单位/居民区院内,农贸市场/工地/车站,合计检查单位20个以上,总调查路径2000米以上。 4.统计与计算 (1)夹(笼)夜法:鼠密度以每百只鼠夹(笼)捕获鼠数量,即捕获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有效夹(笼)数=布夹(笼)总数-无效夹(笼)数 无效夹(笼)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笼) 捕鼠总数是指鼠夹(笼)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完整鼠或鼠头、鼠皮、鼠毛、鼠尾、鼠爪等部分肢体的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 (2)路径指数法:鼠密度以每千米发现的鼠迹数量,即路径指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5. 监测时的个人防护 夹夜法监测鼠密度时,容易和鼠类密切接触。为防止感染各种鼠传病原体,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监测人员应该按免疫程序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收放鼠夹和鉴定鼠种时应戴手套及可防止气溶胶吸入的口罩。农田鼠类监测应穿防蚤袜并喷洒驱避剂。鉴定鼠类标本前需要将所有标本在密闭容器中用乙醚或氯仿进行麻醉熏蒸10min左右,防止鼠类体表各种寄生虫逃逸及叮咬。鼠尸体用消毒液消毒后深埋或焚烧。接触鼠尸物品经消毒后才可继续使用。 (二)蚊类监测 同时开展成蚊和幼蚊的监测。监测生境选择要适合以下条件:①蚊虫孳生的最佳生境;②当地蚊媒传染病疫情高发区;③监测工作方便执行。 1.监测方法 成蚊监测采用诱蚊灯法和双层叠帐法;幼蚊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可增加路径法和勺捕法。 (1)诱蚊灯法:选择远离干扰光源和避风的场所作为挂灯点,每处监测生境放置诱蚊灯一台。诱蚊灯光源离地1.5m。日落前1h接通电源,开启诱蚊灯诱捕蚊虫,直至次日日出后1h。密闭收集器后,再关闭电源,将集蚊袋取出,乙醚麻醉或冰箱冷冻处死,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分别将每台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见表3-1,汇总表3-4)。 (2)双层叠帐法:每处生境选择避风遮荫处放置蚊帐,在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15:00-18:00),诱集者位于内部封闭蚊帐中暴露两条小腿,收集者利用电动吸蚊器在两层蚊帐之间收集停落在蚊帐上的伊蚊并持续30min,将捕获蚊虫用乙醚麻醉或冰箱冷冻处死,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填入记录表。 个人防护:收集者着长衣长裤,必要时戴好防蚊帽,但监测过程中不使用蚊虫驱避剂。 (3)布雷图指数法:在城区按不同地理方位选4个居民区调查不少于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资料多多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