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分离课程《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3学分48学时(16级).doc

教考分离课程《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3学分48学时(16级).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1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编码:011124003 2.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3.教学目标与任务 微观经济学系教育部确定的财经专业核心课,也是我院所有本科专业开设的学科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是财经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几点: = 1 \* GB3 ①使学生尽快步入经济学之门,掌握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为高年级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靠的基础; = 2 \* GB3 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使其具有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 3 \* GB3 ③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扩大知识面,精明地参与经济,科学地做出决策 4.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以下基本理论:供求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的供求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和微观经济政策。要求掌握以下分析方法: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边际分析。 二、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有48学时,每周是3学时,共16周。 《微观经济学》学时分配表 内容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总学时 第一章 导论 6 3 9 第二章 消费者理论 6 3 9 第三章 生产者理论 9 3 9 第五章 市场结构分析 9 6 15 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2 1 4 合计 32 16 48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导论 (注:本章的第三节 需求和供给是很重要的章节,很多教程都单独把需求和供给作为一章来讲解,因此,把第三节单独列出来) 第一节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经济学的方法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前两节学习,了解经济学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问题、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分类、经济学的产生过程等知识,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基本假设前提和三个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 教学重点 1.稀缺性的概念、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定义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3.经济学基本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1.稀缺与短缺的区别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考核要求 1.能区分稀缺和短缺 2.掌握经济学基本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等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稀缺性 二、基本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 四、市场经济学 第二节 经济学的方法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思考题: 1、经济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什么是规范经济学?什么是实证经济学? 3、学习微观经济学有何意义? 参考文献 1.《经济学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微观经济学》教学参考书,周惠中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3.《微观经济学》,梁小民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 4.《微观经济学》,(美)安德鲁·马斯-科莱尔(Mas-Colell,A.)等著,刘文忻、李绍荣译,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版 5.《微观经济学》,(美)平狄克(Pindyck,R.S.)、鲁宾费尔德(Rubinfeld, D.L.)著,张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经济学》,(美)保罗·A·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美)威廉·D·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著,胡代光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7.《经济学大辞典》,梁小民主编,团结出版社,1994年版 8.《西方经济学》,高鸿业著,中国人大出版社,2000年版 9.《西方经济学》,厉以宁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1.《现代西方经济学》,宗承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微观经济学》,朱善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一章 第三节 需求与供给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均衡价格形成的一系列相关概念;需求与供给、需求变动与供给变动、供求规律,充分理解价格调节、市场机制的作用,了解均衡价格在现实经济中运用的一般原理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计算、分类及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并掌握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蛛网理论,理解弹性理论与供给、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内容。 教学重点 1.供给和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2.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及其移动、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3.弹性及其计算、蛛网模型等 教学难点 1.供给和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2.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及其移动,弹性值的性质及计算 考核要求 1.能够熟练掌握供给和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2.

文档评论(0)

LIU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