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专题三十四 传统文化(含答案解析).docx

2022高考地理专题三十四 传统文化(含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专题三十四传统文化 【点拨高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考生的人文地理素养,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中频频出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材料的地理试题,增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题题型、风格、呈现形式多样,分值近五年多在6-12分左右。 考查内容多以传统文化遗产为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多从传统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遗产的内容表现、地域差异、形成条件与成因等方面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能力。考试中心命题人员的文章中高频词--“高考地理试题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凸显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立德为先,构筑育人高地”和“突出价值观引领,增强高考德育功能”。“立德树人”毫无争议地成为高考地理试题改革中的第一大“热点”。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在地理试题中的呈现方向之一。近5年新课标卷中有体现。 【知识梳理】 一、知识结构 一、传统文化遗产的类型 传统文化包括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特质的文化,其中有些文化是可以被产业化的,有些文化是不可以产业化的,有些文化只是可以通过特殊的手段,适度地产业化。 传统文化可以分为固化的文化与活态的文化。固化的文化主要包括典籍、文物、古迹等;活态的文化主要指至今仍然在各民族民间生活中延续的传统习俗和文艺,也就是民族民间文化。 传统文化也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是固化的、物化的和有形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文物、古迹、民族传统建筑、民族传统生产与生活器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指那些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具体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二、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 (1)窑洞(黄土高原民居),黄土高原地区气候较干旱,黄土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不易塌陷。因此黄土高原居民就因地制宜地修建起窑洞这种民居建筑。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地形崎岖带来的建设困难,又可以减少加工建筑材料成本,还可以在冬季利用窑洞保温。 (2)蒙古包(内蒙古高原),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蒙古包是蒙古族牧区传统的民居形式。据资料介绍,蒙古包能适应游牧生活(易拆),修造方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永恒的日晷(看日影计算时间),由内知外(能洞察外方),吉祥明亮的殿堂。蒙古包多采用牛皮或羊皮缝制,支架多以木材为主,民居的能源来源多以牛羊粪便或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为主。 (3)四合院(北京),北京地区地处暖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庭院尺度合宜,庭院方正,利于冬季采光取暖。东北气候寒冷,院子更加宽大。北京以南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西北风沙很大,院墙加高。 (4)阿以旺(新疆),在维吾尔族语中,"阿以旺"寓意为"明亮的处所"。所谓"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这种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带天窗的前室称阿以旺,又称"夏室",有起居、会客等多种用途。后室称"冬室",是卧室,通常不开窗。新疆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很大,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的说法。维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农家还用土胚块砌成晾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的晾房。住宅一般分前后院,后院是饲养牲畜和积肥的场地,前院为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间,院中引进渠水,栽植葡萄和杏等果木,葡萄架既可蔽日纳凉,又可为市场提供丰盛的鲜葡萄和葡萄干,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院内有用土块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顶,梯下可存物,空间很紧凑。 (5)羌族碉楼,羌族的建筑很有特色。因为羌族聚居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的岷江上游地区,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因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在岷山中穿行,不时能够看到富有特色的羌族的碉楼和石砌房。羌族建筑正是以碉楼、石砌房、索挢等享有盛名。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