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百喻经》中的“愚人”形象.doc

浅谈《百喻经》中的“愚人”形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浅谈《百喻经》中的“愚人”形象 作者:刘丽红 来源:《学习导刊》2017年第06期 ????????摘要《百喻经》是印度的一部佛教典籍,其中的“愚人”形象并不都是智商上的愚,而是失去了人性的本真,虚伪、愚蠢、狡诈等充斥着他们的头脑。这些形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愚人 思想 行为 讽刺意义 ????????《百喻经》是印度一部以寓言故事宣講大乘法的经书,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由九十八个独立的比喻故事构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中的主角形象“愚人”并不都是智商上的愚,而是失去了人性的本真,虚伪、愚蠢、狡诈、残忍、伪善等充斥着他们的头脑。 ????????一、“愚人”形象产生的社会背景 ????????婆罗门是古印度的贵族集团,掌握神权,是知识的垄断者。佛教与婆罗门处于对立面,《百喻经》中直接批判讽刺婆罗门的不在少数,但是如果仅仅只是描述事实并不能让受众明白佛教批判婆罗门的良苦用心,只有夸大事实,或把人物“愚化”才能让受众在夸张的基础上了解婆罗门的丑陋。由此可见,“愚人”形象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如第十一篇“婆罗门杀子喻”中,讲述了婆罗门为了维护所谓的尊严,伪善又凶残的杀害自己的亲生子女来欺骗人们。用浅显的故事直接抨击了严格的种姓制度,揭露了神权代表婆罗门的虚伪,“愚人”形象在佛教否定婆罗门思想以及主张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 ????????从印度当时受众的文化水平来看,《百喻经》采用“愚人”为主角形象是经过斟酌的。印度古代下层群众文化层次较低,难以理解复杂的道理,因此《百喻经》并不能直接向受众灌输思想。不得不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以“愚人”为主角形象的说理方式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并且获得传播的最大化。 ????????二、愚人中“愚”的表现方式 ????????(一)思想上的“愚” ????????第一篇“愚人食盐喻”讲的是愚蠢的人去做客,嫌食物没有味道,在主人加盐之后觉得很美味。愚蠢的人思考加一点盐就这样味美,更多的盐就会更好,于是直接吃盐,后果可想而知。主人公的推理是正确的,只是没有把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导致在思维的过程中发生了偏差,走了极端往往结果也会适得其反。 ????????第七篇“认人为兄喻”讲的是一个愚蠢的人认为某个被社会称赞的人很富裕,便认其为兄长。在得知他欠下外债之后又不再称其为兄长。这个故事对比其他夸张的故事更贴近现实,现实生活中像主人公一样的人比比皆是,这些认钱不认人的人并非是智商愚笨,而是虚伪、狡诈之流。 ????????第九篇“叹父德行喻”讲的是从前有个人在大家面前赞誉自己的父亲,愚蠢的人称赞自己父亲的德行更高。大家要他说说具体哪些行为,愚蠢的人回答说他父亲从小就断绝了性行为,从未与异性接触,做不干净的事。众人笑话如果他父亲不近女色,他又是如何而来。故事的主人公并非智商低下之人,而是为争名誉,所想的理由极不合逻辑,以至于落下笑柄。 ????????《百喻经》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愚人”不单单是局限于智商的愚蠢,更多的是抨击现实生活中不懂得转变观念或迂腐自私之人。故事中“愚人”的身份不只是一个智商愚蠢之人,他是一种文化符号, 象征着社会尖锐的事实以及虚伪的面纱。 ????????(二)行为上的荒唐 ????????《百喻经》中“愚人”占据了各个阶层,包括平民、商人、财主、婆罗门、国王等。尽管表现千姿百态,却不过一个“愚”字。书中很多故事读起来让人觉得荒唐,不可思议。这与寓言的表达形式有关。夸大现实以产生距离感,让人读起来发笑,笑后回归现实。“愚人”形象就像镜子一样,还原现实世界,并影射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弱点和丑恶。 ????????第六篇“子死欲停置家中喻”讲的是有一个愚蠢的人,七个儿子中的一个死了,想把尸体留在家里自己离去。周围的人劝他应该立即把尸体安葬。愚人想:“如果不能将儿子留下来,而应该安葬的话,就需要再杀死一个儿子来平衡担子,这样才能安全的到达墓地。”于是他又杀死了一个儿子。为了保持担子两头的平衡,竟杀子而葬,此种行为荒唐至极,就连文中的旁人都笑古往今来未有此人。愚人的荒唐行为让人听后觉得发笑,却又哭笑不得。 ????????文章夸张愚人的行为,使愚人的行为看起来更加的荒唐可笑,也是作者为了引出义理的重要手段。把行为夸张、结局夸张,让故事变得不可思议,深入人心。 ????????三、“愚人”形象的讽刺意义 ????????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仅要以现实为根据编造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而且还要以现实为根据阐发道理,现实既是依据又是归宿。以“愚人”为主角形象的故事内容和与现实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相关,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佛教与婆罗门的对立导致《百喻经》不能直白的讽刺和揭露,而是通过更加隐晦的方法来表达现实

文档评论(0)

寒傲似冰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1104010000026
认证主体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