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docx

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 1 流域概况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部,介于长江、黄河之间。流域面积27万km 流域东临黄海,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分别为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和沂蒙山,山海之间为广阔的平原,平原区面积占流域面积的2/3。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交通枢纽地位突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废黄河为界,淮河流域分为淮河及沂沭泗河两大水系,面积分别为19万km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由西向东流经豫、鄂、皖、苏4省,在江苏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 000 km,总落差200 m,平均比降约0.2‰。洪河口以上为上游,河长约360 km,落差178 m,平均比降约为0.5‰;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河长约490 km,落差仅16 m,平均比降约0.03‰;中渡以下为下游入江水道,河长约150 km,落差约6 m,平均比降约0.04‰。 淮河两岸支流众多,南岸较大支流有史灌河、淠河等,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涡河、西淝河等。淮河中游的正阳关,是淮河上中游山区洪水汇集的地点,古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说。洪泽湖是流域最大湖泊,控制流域面积15.8万km 沂沭泗河水系是沂河、沭河、泗河水系的总称,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大都属苏、鲁两省,主要河流沂河、沭河、泗河均发源于沂蒙山区。沂沭泗河水系较大湖泊有南四湖和骆马湖,主要排洪通道为新沭河和新沂河。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75 mm,其中淮河水系为911 mm,沂沭泗河水系为788 mm。降水量在空间和时间上不均匀,总体上是南部大于北部、山区大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75%。 流域特点:一是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二是黄河长期夺淮,打乱了原有水系,淤塞破坏了中下游河道,排水困难;三是淮河干流中下游比降平缓,洪涝延续时间长;四是人口密度大,跨行政区域河道多。 淮河流域暴雨多集中在6—9月,其中6月暴雨主要在淮南山区;7月全流域出现暴雨的概率大体相等;8月西部伏牛山区、东北部沂蒙山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暴雨相对增多;9月流域各地暴雨减少。 产生淮河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江淮气旋、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和台风及其多种组合,同一场暴雨可能受多个天气系统的共同影响。6月、7月发生的江淮梅雨,就是在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的气候背景下,由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等系统共同影响造成,其特点是降雨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常导致流域性洪水。8月出现的暴雨,常常是受到台风系统的影响,雨区多在流域南部和东部沿海,其特点是降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相对较小,易发生区域性洪水。 淮河流域洪水大致可分3类:(1)由连续1个月左右的大面积暴雨形成的流域性洪水,量大而集中,对中下游威胁最大,如淮河1931年、1954年、2003年、2007年洪水和沂沭泗河1957年洪水。1954年淮河干流正阳关最大30 d洪量330亿m 淮河干流的洪水特性是洪水持续时间长、水量大,正阳关以下1次洪水历时一般为1个月左右。每当汛期大暴雨时,淮河上游及支流洪水汹涌而下,洪峰很快到达王家坝,由于洪河口至正阳关河道弯曲、平缓,泄洪能力小,加上山丘区支流相继汇入,河道水位迅速抬高,洪水经两岸行蓄洪区调蓄后至正阳关洪峰既高且胖。支流洪水分2种情况:山丘区河道径流系数大,汇流快,在河槽不能容纳时就泛滥成灾;平原河道汇流时间长,加上地面坡降平缓,河道标准低,受干流洪水顶托,常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沂沭泗河水系的洪水特性是来势凶猛,峰高量大,上游洪水陡涨陡落;南四湖湖西等平原地区河流洪水变化平缓。 淮河流域干旱的主要气象原因:一是当年大气环流异常,汛前期,西风带冷空气较强,汛中后期,欧亚环流以纬向环流为主,冷空气偏弱,冷暖空气在淮河流域交汇的机会少。二是东亚季风异常,西南季风开始偏弱,水汽输送位置偏南,汛后期季风爆发性增强,暖湿气流穿过淮河流域,被输送到华北到东北地区。三是赤道辐合带异常,汛后期,热带风暴异常活跃,辐合带位置偏北,对副高北抬起到顶托作用。四是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研究表明,典型旱年赤道太平洋海温从春季到夏季处于厄尔尼诺衰减阶段,或是拉尼娜衰减阶段。 从淮河流域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干旱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1)典型大旱年。汛期降水偏少,出现“空梅”或“少梅”,如1978年、1988年、2001年等,年内冬春季或秋季也出现旱情,导致连旱发生,汛期湖泊、水库蓄水不足,冬秋季河道干涸,水资源短缺严重。(2)连年干旱。流域性大旱连旱现象也较突出,如1959—1962年,1986—1989年,1999—2001年等。这种连旱情况不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