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无择 辨运论治的肺虚证体会.docx

陈无择 辨运论治的肺虚证体会.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陈无择 辨运论治的肺虚证体会 摘要:紫菀汤作为三因方的代表方之一, 为陈无择所创制。本文认为该方为六乙年弱金岁运时气而设, 为肺虚感热伤寒的病因病机而立。紫菀汤体现了陈无择“辨运论治”学术特色, 填补了运气理论与临床应用衔接的空白。临证应因机辨理, 抓住肺虚感热的核心病机, 于多汗症、肠激惹综合征、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等肺系及大肠系疾病疗效确凿。 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和《三因司天方》中均有紫菀汤记载 本文认为紫菀汤为乙岁时气而设, 体现了陈无择“辨运论治”学术特色, 填补了运气理论与临床应用衔接的空白。陈无择强调临床上应“因机辨理”, “顺天以察运, 因变以求气”的灵活应用。综上可知, 紫菀汤的适应证为咳嗽喘满, 自汗衄血及便血等, 主治病机为肺虚感热。火热伤气, 寒水犯肺当为该方主打病因。临床上将该方治疗肺系疾病疗效确凿, 现总结临床验案3则, 以飨同道。 1 多汗症案 王某某, 女, 51岁, 2015年11月9日 (乙未年) 初诊:患者诉全身多汗5年, 便秘与腹泻交替发作3年。现病史:患者诉5年前绝经后开始出现多汗, 乏力, 神疲, 轻微活动后即如雨下, 汗衫湿透。3年前开始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发作。有时3~5天排便一次, 排便困难, 大便质干, 有时晨起后出现腹胀、腹泻。刻诊见:神清, 精神疲倦, 全身多汗, 胸闷乏力, 烦躁易怒, 鼻塞恶寒, 大便秘结, 不畅, 大便黏, 排便后肛门有灼热下坠感, 夜尿2~4次, 纳一般, 眠差。查:舌淡暗红, 苔白厚腻, 脉沉滑。八正散加减:通草12 g, 车前子20 g, 滑石30 g, 瞿麦、萹蓄各10 g, 泽泻20 g, 炒白术30 g, 茯苓10 g, 大枣30 g。3付, 水煎服, 日1剂。 11月14日二诊:服用上方后, 小便白天频数, 夜间次数略减, 余症未解。查:面色萎白, 舌淡暗红, 苔白黄厚腻, 脉沉滑。改方为紫菀汤加减:紫菀30 g, 白芍10 g, 太子参30 g, 五味子10 g, 黄芪30 g, 杏仁30 g, 桑白皮10 g, 茯苓30 g, 地骨皮10 g, 白术30 g, 炙甘草10 g, 辛夷15 g (包煎) 。5付。 11月20日三诊:服用上药后, 多汗明显缓解, 大便习惯自第4付药时开始好转, 仍有胸闷乏力, 睡眠差, 夜尿2次。查:面色萎白, 神疲, 舌淡暗红、苔白厚腻, 脉沉细滑。守前方, 加黄芪至90 g, 当归10 g, 白术50 g, 麻黄5 g, 桂枝6 g。继服7付。 11月28日四诊:精神可, 胸闷已除, 多汗多在劳累后发作, 睡眠好转, 排大便每日2次, 性状正常, 无便秘和晨起后腹泻的情况。查:舌淡暗红, 苔白略腻, 脉沉细。续八珍汤善后。随访患者进食后少许汗出, 余证皆无。 按:初诊考虑寒、湿、郁火、气虚, 杂而为病, 初以八正散利湿驱邪。二诊, 症状缓解不显, 新起热象。辨运查机:就诊时间为乙未年, 金运不及, 从革之纪, 肺气虚弱, 感受热邪, 病位于太阴肺脾和阳明燥金。腠理开合失常故多汗之主症。阳明与太阴表里之关系。脾为中焦主帅, 气血生化之源泉, 气机枢转不利, 所致诸症。辨运选方, 惟紫菀汤切合病机与时机。 2 小儿哮喘案 刘某某, 男, 13岁, 初诊:2015年10月27日 (乙未年) 。主诉:咳嗽憋喘半月余。现病史:半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鼻塞、流清涕, 当时伴有发热, 胸闷等不适, 遂至当地医院就诊, 给予静滴抗生素等药物后, 发热退, 但遗留咳嗽, 胸闷, 憋喘, 周身乏力等症。其父言该患者从六七岁时易患“感冒”, 其祖父常带其至社区门诊输液治疗, 曾到市立医院就诊, 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给予止痉平喘等治疗后, 症状好转, 但反复发作。刻诊见:整日咳嗽, 以每日早上1~5时为甚, 咳黄痰, 量时多时少, 质粘, 恶风寒, 无汗出口干, 胃纳呆, 眠可, 小便调, 大便多, 不成形, 一日3次。查:神清, 精神疲倦, 肥胖, 面如满月, 腹部丰满, 听诊双肺哮鸣音, 无湿啰音, 舌淡红、苔浊花剥, 脉细弱, 诊断:支气管哮喘。拟方苓甘五味姜辛汤, 7剂。 2015年11月3日二诊:患者诉夜间咳嗽缓解, 仍鼻塞憋喘, 咳痰量多色黄, 质黏, 难咳, 早晨稍感胸闷, 无口干, 多饮, 胃纳好转, 二便转调。查:精神略好转, 双肺可闻哮鸣音较前缓解, 舌淡红、苔花剥, 有舌苔处偏厚, 脉左沉细滑, 右浮滑。改方为紫菀汤加减:紫菀30 g, 太子参10 g, 黄芪60 g, 桑白皮10 g, 大枣50 g, 白芍30 g, 炙甘草20 g, 辛夷15 g, 杏仁30g, 清半夏20 g, 五味子10 g, 麦冬10 g, 麻黄5 g。7剂, 水煎服, 日1剂。 2015年1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