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34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第5课 《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34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2.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3.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超过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之际,人民日报刊登了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评论,了解我们设立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和意义。作者简介钟 声 “钟声”是《人民日报》以此为笔名的国际评论,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把“中”字改成“钟”,取“警世钟声”的寓意。2008年11月人民日报推出了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这一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参与“钟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人讨论修改,因此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写作背景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无辜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写作背景 201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首次举行。本文写于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人民日报》于即日刊发了本篇评论。知识链接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的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字词梳理字音字形国殇 杀戮 篡改shāngcuànlù抵赖 辱没 惨绝人寰làimòhuán呓语 遁形 振聋发聩yìdùnkuì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国殇初衷最初的心愿。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遁形呓语振聋发聩惨绝人寰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隐藏形体。梦话。字词梳理词语释义朗 读注意:1.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蕴含的情感。2.试读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气势。整体感知1.文章的题目有什么作用?《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①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国家公祭,交代了写作目的——为佑世界和平。②标题简明、有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整体感知2.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梳理文章结构。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意义。第二部分(第2-4段):将正义之士的各种纪念活动与日本右翼分子进行的丑态百出的表演进行对比,揭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顽固已经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第三部分(第5-6段):指出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细读分析1.“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国家为设立国家公祭日制定了法律法规。铸造这座宝鼎,祭祀死难的军民。文章开篇引用这句话,引出了国家公祭日的话题和南京大屠杀的史实,点明了本文评论的对象。细读分析2.第一段中“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段叙述有什么作用?这句话作为必要的背景材料,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这是下文论述的基本前提,是新闻评论的根本出发点,所以这句话是必要的事实补充。知识链接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论证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而论证解决“怎样进行论证”的问题。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细读分析3.第2段中,“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