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气质》(美)阿瑟史密斯.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人的气质》 (美)阿瑟· 史密斯 中国人的气质 作者: (美)阿瑟·史密斯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导言( 1 )知情者出面作证,人们总是希望他所说的都是真 话,不掺任何水分。 许多接触过中国人的知情者,虽然能说出一些真实的东西, 但是很少有人能抛却个人情感,如实地叙述,更不用指望他 们讲出全部事实。任何一个人,无论他多么博学,都不可能 了解中国人的全部真情。所以,本书里的观点,必须坦然面 对来自三个不同方面的异议。 首先,有一种观点说,如果谁试图把他所知道的有关中国人 的特性如实地转述给其他人,那么他将白费力气。 1857 至 1858 年期间,伦敦 《泰晤士报》的乔治·温格罗夫·库克先生, 是一位专门采访中国的记者,他可以像当时所有到中国去的 作家一样,有机会观察各种环境下的中国人,并且能够借助 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的观察, 获得对中国人全面、 正确的理解。 然而,库克先生在他书信集的前言中,对他描述中国人特性 的失败表示了歉意。 “在这些书信里,有一个重大的疏忽, 就是关于中国人特性的文章,我写得不够精彩。没有一个题 目能有这样的诱惑力,没有一个题目能有这样让人施展才华 的机会;精巧的假设,深刻的概括,自信的断言,都可以在 其中充分展示。所有的批评家,肯定会断然地蔑视我,因为 我没能利用这样的机会, 总结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事实上, 我写过几位中华民族中很出色的人物,然而不幸的是,就在 我写这些文章的同时,他们曾有过的言行的粗俗,与我的初 衷相违背,为了真实起见,我连续烧了好几封长信。而且, 我常和最著名的汉学家谈论这种事,发现他们和我一样,很 难形成对中国人特性的整体概念。当然,只有那些真正了解 中国人的汉学家, 才能遇到这种困难; 一个八面玲珑的作家, 对所写的主题可能一无所知,却可以轻易地写出一篇辞藻华 丽的文章,以两个客观事实、头头是道地加以分析论述。某 一天,或许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必要的知识,对中国人的矛盾 心理,能够做出全面、准确的分析。目前,我避免严格的定 性,用中国人具有的特殊品性去描述中国人。” 在过去的 30 年中,中国人已经使自己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 个重要的角色。可以看出,中国人是不能被征服的;也可以 感觉到,他们又不是易被理解的。要想真正地了解中国人, 除了在中国,任何其他国家的人都不可能做到。因此,很多 人认为,中国人是一个根本无法理解的矛盾体。但是,到目 前为止,我们与中国已经交往了几百年,那么,我们就应该 像认识其他复杂现象的秘密那样,真正认识中国这个民族。 其次,一个更为严重的反对意见,是我不具备写这本书的资 格。就算一个人在中国生活了 22 年,也并不能保证他有能 力写书论述中国人的特性, 正如一个人在银矿工作了 22 年, 并不足以证明他能写一篇关于冶金学或复本位制的论文。 中国幅员辽阔,一个人只是在其中几个省居住,考察过的省 份不到它的一半,当然没有资格对整个国家作出概括。需要 声明的是,这些文章最初只是为上海的《华北每日新闻》写 的,并没想过要更广泛地传播。 然而,一些论题不仅在中国, 而且在英国、美国和加拿大都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我才应邀 把这些文章汇编成册。 第三点异议,是一些人提出的,认为阐发的部分观点,尤其 是涉及中国人伦理特性的看法,很容易让人误解,作出错误 的判断。 然而,人的印象不可能像统计数字那样, 可以做到分毫不差,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种印象就像是相片的底版,没 有哪两张是相同的,可是每张都可以真实地映现一些图像, 是其他底版无法呈现的。相片的底版不同,透镜不同,显影 剂又不同,其结果当然也不可能相同。 对中国的了解,我远不如那些久居中国的人,但是,他们与 我的观点实质上是一致的;另外一些人的看法也理应同样受 到尊重,他们认

文档评论(0)

rookieDeng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