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9.doc

七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9.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 2019 —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19 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交流能力,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 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学会自读浅近文言文,体会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 体味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了解古代政治家的忧国忧民情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 1、简介文体: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学生回答已学过的“记”)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 的某 物或某事有所感受, 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 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 《小 石潭记》《核 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 结合起来就像《岳 阳楼记》。 2、简介作者和他的好友滕子京的状况及本文写作的背景: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幼 年时 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奋读书并怀有大志。公元 10XX年考取进士。 后来曾经镇 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 1043 年任参知政事,任 职期间,敢于直言, 第2页共8页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 任太守。《岳阳楼记》便是 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作者一生的诗 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 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遭到保守势力的 反对。 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 会劝他,恰好赶 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 范仲淹就借题发挥, 写出自己 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 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 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二、 整体感知: 1、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2、一词多义 ( 1)或: 一食或尽粟 一石: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2)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面山而居:居住。 3)通: 政通人和:顺利。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第3页共8页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北通巫峡:通达。 中通外直:贯通。 4)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不求闻达于诸侯:谋求。 5)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3、、句式: 1)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倒装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多会于此; 吾谁与归? 三、合作探究: 1、文章的结构层次为: 第一部分( 1 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 2- 4 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4页共8页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1 层( 2 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第 2 层( 3、4 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一明 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 5 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2、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 1 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 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 不同。 3:第 2 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 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 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 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4、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a、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第5页共8页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b、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6、第 3 段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文档评论(0)

187****6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