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蒲松龄》中探寻莫言小说的民间性元素.docxVIP

从《学习蒲松龄》中探寻莫言小说的民间性元素.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学习蒲松龄》中探寻莫言小说的民间性元素 《学习蒲松龄》是莫言的一部短片小说集,故事类型大部分是志怪神鬼类的,并且还配有高密乡特有的扑灰年画,整体写作风格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很接近。莫言的家乡高密东北乡和蒲松龄先生的故乡山东淄川离得很近,小时候的莫言常常听到乡间流传着的蒲松龄所写的鬼故事,以至于他后来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的影响。《学习蒲松龄》这部小说集,作者是以民间的视角和立场出发,运用民间质朴风趣的语言,所描绘的也都是民间的鬼怪传说,所追求的也只是一种朴素的民间情义。 一、民间视角 莫言在《学习蒲松龄》中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这些故事中,他多是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讲述、回忆。书中的人物也都是些平凡的、甚至有点俗气的“下里巴人”。有农民、手艺人,有说书的、卖艺的,杂耍的、唱戏的。他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叔叔伯伯、舅舅邻居都可以成为故事的主人公。甚至身边的狗、牛、蛇、鸟等动物都能成为他故事中的主角。整本书中没有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全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就是从这些日常的生活小事中汲取来自民间大地的营养,展示的完全是一种民间的原始文化形态和民族风情。 比如《奇遇》里,他讲述的就是自己返乡探亲途中遭遇的事情,走夜路偶遇了邻居赵三大爷,从赵三大爷手中接过了本应归还给父亲的玛瑙烟嘴袋,但回到家以后才得知赵三大爷已经过世三天了。其实夜里走夜路的经历我们很多人都有,农村也有很多关于走夜路的传说,不外乎就是看见了或听见了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再把这些事情归结到鬼怪身上。这样小的事情,莫言也把它写出来,并且在《奇遇》里“我”还是一个解放军军官,是知识分子的代表,但是莫言从来都是把自己的身份跟他书中的农民放在同样平等的位置是上去的。他笔下的农民也没有什么“麻木、愚昧、无知”这样的符号。以往的知识分子在写作时,是站在精英立场上,他们看到的是农民的落后,他们的写作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去批判现实,而莫言的写作就是从民间出发,也落脚在民间。 他所关注的,所描述的也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他在《夜渔》中描述了自己幼时跟随九叔深夜去拿蟹的奇特经历。《良医》里讲述的“野先生”和“大咬人”怎样治好了乡亲的奇怪的毛病。《木匠与狗》中描写了一个木匠和一只狗之间的故事。《枣木凳子摩托车》里讲述的是张小三的父亲执着地制作自己的传家手艺——枣木小凳子,以及张小三的舅舅在相邻间炫耀自己的摩托车。 所有的小故事,都取材于民间,他以民间的视角和民间的立场去回忆,去讲述这些发生在自己家乡或自己身上以及周围人身上的一些小故事。莫言也常常说自己是一个“说书人”,一个“讲故事的人”。“莫言自始至终都非常自觉地恪守着民间的文化立场,保持着平民化的叙事格调。”他从来都是放低自己的姿态,让农民在他的笔下完完全全成为主角。他从来不去批判什么,也不去说教什么,也不去引领什么,他所做的一直就是“为农民而写作”。 二、民间语言 莫言的语言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在《学习蒲松龄》中几乎每一篇故事中我们都可以寻找到这样质朴的,带着原始生命力的,同时也不乏粗砺的语言。他的语言风格鲜活传神,潇洒蓬松,直白朴素。让人一看就不自觉的进入到了他所描述的世界当中,“他得天独厚地把自己的艺术语言深深扎根于高密东北乡的民族土壤里,吸收的是民间文化的生命元气,才得以天马行空般地充沛着淋漓的大精神大气象。”205他的语言不是奶油似的让人可口,也不太符合以往的知识分子写作风格,他笔下的民间虽然藏污纳垢但却真实自然,符合了民间的审美价值尺度。 比如在《夜渔》里,主人公“我”是一个小孩,碰到了一个“面若银盘的年轻女人”,“我”怀疑她不是人是狐狸变的美女,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你敢让我摸摸你的屁股吗?要是没有尾巴,我才相信你不是狐狸。”15而当他摸到了,也只是“两瓣屁股又大又圆,哪里有什么尾巴?”15这样一个摸屁股的场景在他的笔下完全就是为了满足一个小孩子的好奇心理,描写地非常干净,纯真。既不矫揉造作,也无猥亵肮脏之感。 经他笔下的小人物,每一个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每个人物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他的叙述总是能让这个人物鲜活起来。《翱翔》里的燕燕,作者通过“修长的手臂,纤细的腰肢”,“容长脸儿,细眉高鼻,双眼细长,像凤凰的眼睛”53来描写她的美丽,还通过别人之口,一个邻居大嫂进一步让我们认识到燕燕的美:“水灵灵一朵荷花。”53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漂亮,有灵气的乡村姑娘。到最后,燕燕为了逃婚,变成了会飞的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向往自由的女子是何等潇洒空灵。 《三匹马》中描写了一个爱马如命的庄稼人。“满腮黑胡茬子,头上斜扣着一顶破草帽,帽檐儿软不邋遢地耷拉着,遮住了他的半边脸,桀骜不驯的乱发从破草帽顶上钻出来。”207以及因常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