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TOC \o "1-3" \h \z \u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 1 -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 8 -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 13 -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掌握人类获取食物的不同手段,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史料实证:能通过史料分析农业出现的重要意义。 3.历史解释:能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分析并认识影响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理解古代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国家的诞生。 4.时空观念:能通过对己学知识的总结,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食物生产的不同特点,梳理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发展线索。 5.家国情怀:认识到农业和畜牧业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农业的交流与传播为世界各地的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和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文明的起源与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难点:古代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早饭吃了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食物的来源吗?你们知道远古人类都吃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这一课。 新课讲授 【师】在迈向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先祖是如何从坐享大自然恩赐的食物采集者转变为日益摆脱大自然束缚、掌握自己命运的食物生产者的呢?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远古时期,感受先人的生产生活!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师】原始社会的人类以什么为食?又是靠什么工具来获取食物?他们又在哪里生活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 1. 食物采集: (1)食物来源: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人类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他们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作为食物。 (2)生产工具:那时的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 (3)生活方式:他们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 【师】原始人类很聪明,才长期的采集过程中掌握了一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规律,于是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开始出现。 2. 食物生产 (1)出现原因:在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逐渐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 【师】农耕和畜牧主要产生在西亚、东亚美洲几个地区,同学们阅读课本观察图片,学习这几个地区种植了什么作物,饲养哪些动物? (2)农耕的起源和畜牧的产生 农耕的起源 西亚 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东亚 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中美洲 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畜牧的产生 西亚 距今约9000年前,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 中国 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 南美 距今约6000年前,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3. 农业出现的意义 (1)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①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从采集、渔猎转向农耕和畜牧,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人类生产自己需要的产品,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 ②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2)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人类从迁徒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 ②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 ③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人类认识到天文知识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促进了天文历法的较快发展。 ②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 【师】同学们思考与食物采集者相比,作为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1)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人类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变为利用、改造自然,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 (2)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人类逐渐从迁徙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 (3)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人口大幅增长,使得一部分人可以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 【师】同学们观察四大古国分布图片学习以这些地区为代表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 四大文明: (1)地理分布: 古巴比伦文明:西亚两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非洲尼罗河流

文档评论(0)

135****56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