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古诗词诵读》 教案和导学案.docx

《第八单元 古诗词诵读》 教案和导学案.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单元 《古诗词诵读》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艺术风格 2.品读吟诵诗词,理解诗词内容 3.学会作者的诗词写作手法,领悟诗词内涵 4.品味诗词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词的内容、艺术魅力、风格,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对诗词的鉴赏方法的学习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在这灿烂的文化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一古诗文。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它虽然篇幅短小,却含义深刻。寥寥几个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赏心悦目,令我们回味无穷。今天我们通过对几首古诗词的诵读学习,来感受一下古代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新课教学 (一)《静女》 1.简单介绍:《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但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2.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静女》是一首四言诗。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诵读时要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 静女/其eq \o(姝,\s\do10(△)),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eq \o(蹰,\s\do10(△))。 静女/其eq \o(娈,\s\do10(△)),贻我/彤eq \o(管,\s\do10(△))。彤管/有eq \o(炜,\s\do10(△)),说怿/女eq \o(美,\s\do10(△))。 自牧/归eq \o(荑,\s\do10(△)),洵美/且eq \o(异,\s\do10(△))。匪女之/为美,美人/之eq \o(贻,\s\do10(△))。 3.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歌内容。 《静女》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写的是主人公喜爱一位温柔娴静又美丽无比的女子。他早早地赶到了约会地点,却看不到心上人的倩影。等待中的他急得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抚弄着姑娘送给他的彤管,还有一束荑草,它们在主人公的心里都格外得美丽,表现了男子热烈而纯朴的感情。 4.参考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4.诗歌共分三章,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语调或语速? 第一章开篇两句要读出赴约时的兴奋得意之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应读出男子苦等不来的焦急苦恼之情。语速稍微轻快一些。 第二章前面两句要读出收到女子赠物的高兴之情,后两句则应表达出对心爱之人的赞美之情。语速稍慢一些。 第三章“洵美且异”要表现出对“荑草”的喜爱之情,此时之喜悦尤甚于彼时得到彤管,末句“美人之贻”则应当读出得意兴奋之情。语速稍快且语气加重一些。 5.说说“彤管”与“荑”在诗中有什么象征作用。 “彤管”与“荑”指的是同一类的小草。“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怿”是男青年对荑草外在美的欣赏;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小草的“洵美且异”,是因为“美人之贻”。郎情妾意全都在一株小草上表现出来了。所以,“彤管”“荑”显然指的是有爱意的草,象征着一种清丽脱俗的爱情。况且,初生荑草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还含有爱情将更进一步发展的象征意义。 6.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反复、逆转的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先“俟我于城隅”,又“爱而不见”。诗歌采用逆转的手法非常生动地写出了一位俏皮、可爱的女子形象。“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咏,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让有情人反复借“彤管”和“荑”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写出了一个大胆勇敢地追寻自己幸福的女子形象。 (二)涉江采芙蓉 1.写作背景: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离乡背井,外出游学或游宦。他们或游京师,上太学;或奔走权门,进谒州郡,请求举荐,以便获得一官半职。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自然要产生沉重的乡愁。外有游子,内有思妇。因此,《古诗十九首》中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闺妇怨别的痛苦。《涉江采芙蓉》就是这类诗作的代表。 2.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本诗采用二三节拍断句,但在朗读时可适当延长第三个字的发音时间。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eq \o(草,\s\do10(△))。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eq \o(道,\s\do10(△))。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eq \o(浩,\s\do10(△))。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eq \o(老,\s\do10(△))。 3.在诵读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创新就是动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