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专家共识》.ppt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专家共识》.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9108035856(电话支持时间:9:00-19:00)。
6.9 注射后是否热敷、理疗 推荐意见 11: 注射后注射处禁忌热敷、理疗。 07 整合实践 身份识别 携用物至患者床边,核对身份,解释操作流程并取得配合。 操作前评估 操作前准备 注射流程 健康宣教 注意事项 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局部情况,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护士、患者、环境、用物准备 使用预灌式抗凝剂、使用腹壁皮下注射定位卡,合理选择注射部位; 消毒:有效碘含量为 0.45%~0.55%的复合碘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 螺旋式消毒两遍,范围直径≥5 cm,自然待干; 保持左手拇、示指相距 5~6 cm,提捏起腹壁皮肤使之形成一凸起皱褶; 于皱褶最高点快速垂直进针,毋需抽回血; 缓慢匀速推注药液 10 s,药液推注完毕针头停留 10 s,快速拔针后不按压; 操作前、中、后认真核对身份和药物信息,妥善安置患者并做好皮下注射后健康宣教; 终末处理、洗手、记录、签名。 健康宣教 注意事项 ①注射前检查玻璃针管乳头有无裂纹,取出过程中避免方法不当导致针头弯曲。 若预灌式注射剂为 2 只装,分离时严禁用力掰扯。 ②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体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③用拇指和示指提捏皮肤,注射全程保持皮肤皱褶高度不变。 ④皮下注射深度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皮下脂肪厚度决定,如发现针头弯曲,应立即拔针。⑤患者腹部系皮带、裤带处不予注射。 ①嘱患者注射过程中勿突然更换体位。 ②注射部位禁忌热敷、理疗或用力在注射处按揉,以免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③皮带、裤带避免束缚过紧。 ④指导患者发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腹痛,牙龈、眼睑球结膜、呼吸道、消化道出现出血症状;腹壁注射部位出现硬结、瘀斑、疼痛;局部或全身有过敏反应。 08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8.1 皮下出血 原因: ①因抗凝剂本身具有抑制凝血因子活性的作用; ②注射时针头未垂直于皮肤而是成角度刺入; ③腹壁皮下组织薄的成人或儿童,进针过深刺入肌层。 临床表现为: 瘀点(<2 mm) 紫癜(3~5 mm) 瘀斑(>5mm) 血肿(深部出血伴或不伴有皮肤隆起) 处理对策:①记号笔标记皮下出血范围,严密观察并记录。 ②运用治疗皮下瘀斑的药物。 8.2 疼痛 原因: 如本身基础疾病、 注射周围环境、注射部位、针头型号、针头/药液与皮肤间温度差、消毒液刺激、进针角度、进针时呼吸时相、注射剂量以及注射时间等,均可引起疼痛或影响疼痛程度。 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有过注射经历的患儿,注射疼痛感和针头尖锐部分带来的视觉感均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陪同家长人数多也会增加患儿的恐惧感。 处理对策: ①非预灌式注射剂注射时,宜选择长度最短、外径最小的针头; ②注射时避开毛囊根部; ③复合碘棉签消毒并完全待干后再注射; ④针头距离皮肤高度适中, 以腕部力量穿刺, 进针轻、 稳、准; ⑤注射全程患者感觉注射部位锐痛剧烈或持续疼痛时, 应检查和评价注射方法是否得当; ⑥儿童患者应限制 1~2 名家长陪同, 指导家长注射过程中配合引导患儿注意力转移。 8.3 渗(漏)液 原因: ①针尖漏液:预灌式注射剂不排气较少会发生针尖滴液,排气易导致注射前针尖药液残留和滴漏; ②皮肤渗液:药液自穿刺处针眼溢出于皮肤表面,与针尖刺入注射部位过浅、注射后针头停留时间过短、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疏松、局部按摩有关,其中针头停留时间过短是主要原因。 处理对策: ①预灌式注射剂注射前不排气,推注前确保空气完全在药液上方,药液推注完毕将 0.1 mL 空气推入注射器乳头以排出残余药液,针头停留 10 s 后快速拔出; ②拔针后如发现皮肤渗液,则需适当压迫,压迫力度以皮肤下陷 1 cm 为宜。 8.4 过敏反应 原因: 过敏源可为肝素类制剂或预灌式注射器中的橡胶组件。 局部过敏症状主要有皮疹,并伴有瘙痒、麻木感。 全身性过敏症状较为罕见,低分子肝素的全身反应主要为 HIT。 处理对策: ①注射前充分评估患者过敏史,存在肝素类药物过敏或 HIT 病史者禁用。 ②注射后发生 HIT 患者,可选择阿加曲班等非肝素类抗凝药物,需停用低分子肝素并选择替代抗凝用药。 ③皮疹瘙痒明显者,可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H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8.5 弯针、断针 原因: ①注射前泡罩包装分离及预灌式注射剂拿取方法不当,导致针头弯曲; ②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局部肌肉张力高; ③注射过深,导致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④注射过程中患者扭动身躯。 处理对策: ①安慰患者,保持原有体位,防止断针向肌肉或深部组织陷入。 ②避免情急之下采取抠、挤等方法,造成局部组织红肿、破溃,加重取针难度和局部组织感染, 甚至导致断端针头游走、移位。 ③断针部分显露于皮肤外,护士可用无菌镊子或蚊钳夹针拔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deho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唐**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