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路勘测设计课件第2部分.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 、逐桩设计高程计算 变坡点桩号 BPD 变坡点设计高程 H 竖曲线半径 R 1 .纵断面设计成果: H R 2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变坡角 ω= i 2 - i 1 曲线长: L=Rω 切线长: T=L/2= Rω/ 2 外 距: R 2 T E 2 ? x 竖曲线起点桩号 : QD=BPD - T 竖曲线终点桩号 : ZD=BPD + T y x R x y 2 2 ? 纵 距: HT HS y Hn BPDn BPDn-1 Hn-1 in in-1 in+1 Lcz1 Lcz-BPDn-1 3. 逐桩设计高程计算 切线高程: ) ( 1 1 ? ? ? ? ? n n n T BPD Lcz i H H Lcz 2 H T ) ( n n n T BP D Lcz i H H ? ? ? 直坡段上, y=0 。 x —— 竖曲线上任一点离开起(终)点距离; R x y 2 2 ? 其中: y —— 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 设计高程: HS = HT ± y (凸竖曲线取“ - ”,凹竖曲线取“ + ”) 切线高程: ) ( 1 1 ? ? ? ? ? n n n T BPD Lcz i H H ) ( n n n T BP D Lcz i H H ? ? ? 以变坡点为分界计算: 上半支曲线 x = Lcz - QD 下半支曲线 x = ZD - Lcz 以竖曲线终点为分界计算: 全部曲线 x = Lcz - QD [ 例 4-3] :某山岭区一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 k5+030.00 ,高程 H1=427.68m , i1=+5% , i2=-4% ,竖曲线半径 R=2000m 。 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 k5+000.00 和 k5+100.00 处的设计高程。 解: 1 .计算竖曲线要素 ω=i2 - i1= - 0.04-0.05= - 0.09<0 ,为凸形。 曲线长 L = Rω=2000 × 0.09=180m 切线长 90 2 180 2 ? ? ? L T 外 距 03 . 2 2000 2 90 2 2 2 ? ? ? ? R T E 竖曲线起点 QD =( K5+030.00 ) - 90 = K4+940.00 竖曲线终点 ZD =( K5+030.00 ) + 90 = K5+120.00 2 .计算设计高程 ? K5+000.00 :位于上半支 ? 横距 x 1 = Lcz – QD = 5000.00 – 4940.00 = 60m ? 竖距 90 . 0 2000 2 60 2 2 2 1 1 ? ? ? ? R x y 切线高程 HT = H1 + i1 ( Lcz - BPD ) = 427.68 + 0.05 × (5000.00 - 5030.00) = 426.18m 设计高程 HS = HT - y1 = 426.18 - 0.90=425.18m (凸竖曲线应减去改正值) K5+100.00 :位于下半支 ? ①按竖曲线终点分界计算: ? 横距 x 2 = Lcz – QD = 5100.00 – 4940.00 = 160m ? 竖距 40 . 6 2000 2 160 2 2 2 2 2 ? ? ? ? R x y 切线高程 HT = H1 + i1 ( Lcz - BPD ) = 427.68 + 0.05 × (5100.00 - 5030.00) = 431.18m 设计高程 HS = HT – y2 = 431.18 – 6.40 = 424.78m K5+100.00 :位于下半支 ? ②按变坡点分界计算: ? 横距 x 2 = ZD – Lcz = 5120.00 – 5100.00 = 20m ? 竖距 10 . 0 2000 2 20 R 2 x y 2 2 2 2 ? ? ? ? 切线高程 HT = H1 + i2 ( Lcz - BPD ) = 427.68 - 0.04 × (5100.00 - 5030.00) = 424.88m 设计高程 HS = HT – y2 = 424.88 – 0.10 = 424.78m ? 作业: ? 某二级公路一路段有三个变坡点,详细资料如下: ? 变坡点桩号 设计高程 竖曲线半径 ? K12+450 172.513 5000 ? +950 190.013 4000 ? K13+550 173.513 3000 ? 试计算 K12+700 ~ K13+300 段 50m 间隔的整桩号的设计 高程值。 第四节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 (一)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 根据汽车动力特性和考虑经济等因素制定的极限值,设计时不可轻易采用应留 有余地。一般讲,纵坡缓些为好,但为了路面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