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PPT课件讲解学习.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组 《石灰吟》 于谦:1394-1453,字廷益,钱塘人。永乐进士。宣德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大理寺少卿。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加少保。英宗复辟,被害。万历忠,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作者简介 于谦故事一: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12岁。   于谦故事二: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说:“歌咏言,诗言志。”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于谦经过发愤苦学,步入仕途。他的一生,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为人刚正不阿,敢于得罪权贵。因此,朝中一批阴险贪残的家伙恨死了他。他们密谋策划,等待时机,一心想除掉于谦。最后,在一场事变中,这帮家伙挑唆皇帝,杀害了正直无私的于谦,可是正如他早年写的《石灰吟》一诗那样,他那不畏权贵的品格和清白高洁的节操永留人间,后人永远崇敬他、怀念他,而这首《石灰吟》也因于谦而被传诵不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于谦的《石灰吟》。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谁能说说这首总体意思? 这首总体意思: 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它把烈火焚烧自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即使身体粉碎也不畏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这首诗是借物言志之诗。前二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字,抒发了作者在危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碎骨粉身全不怕”,承第二句来,所以“全不怕”,由于有“若等闲”为之支柱。末句表示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后来为国难献身,英勇牺牲的大节,此诗仿佛预先就表达了。语言明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 品析 想一想,诗人借石头表明怎样的志向?应用什么语气读?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应该用坚定的语气读。 *

文档评论(0)

139****0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