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司法卷二 102 1.doc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司法卷二-102 (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50.00)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结合我国立法法的规定,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只能是狭义上的法律 ?B.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C.在法治国家,罪刑法定原则限制了国家刑罚权的发动,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则限制了国家刑罚权的程度 ?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有罪类推,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 (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反对封建司法制度非法专横的产物,是对罪刑擅断主义的彻底否定,我国《刑法》第3条明确对之作出了规定,体现了人权保障和惩罚犯罪并重的思想。罪刑法定原则限制了国家刑罚权的发动,与之不同,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则限制了国家刑罚权的程度。罪刑法定原则派生的相关原则或者说具体内容与要求体现在两方面:形式的侧面与实质的侧面。其形式的侧面包括:禁止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排斥习惯法,即要实行成文法;即习惯法不是我国刑法的正式渊源,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是指刑法的正式渊源,只能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议发制定的法律,即立法法上的“狭义法律”;禁止事后法即禁止重法溯及既往,因为事后法和类推一样,均损害了刑法对法律行为的可预测性和可评价性。 综上,ACD正确,B错误当选。 2.我国公民某甲,系我国某远洋运输公司一远洋货轮上的船员。2007年11月11日,该轮船停泊于南美B国的一港口内,当日傍晚,某甲酒后与同船海员某乙发生口角,在该轮船的餐厅内用水果刀将某乙刺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某甲被当地法院认定为伤害致死罪,判处6年徒刑,在当地监狱执行。某甲在该国服刑4年后被遣送回国。依据我国刑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对其无需再经我国法院审判,直接执行其剩余的2年徒刑即可 ?B.我国法院仍可对其再次审判,但应当适用B国刑法 ?C.我国司法机关仍可追究其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适用的是属人管辖原则 ?D.我国司法机关仍可重新追究其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但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 (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刑法》第6条是关于我国刑法属地管辖的规定,即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都适用我国刑法,同时还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条规10本法”,故此,本案中,某甲的行为应适用属地管辖原则而非属人管辖原则;根据我国《刑法》第 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可以说对外国刑事判决采取的是基于强调国家主权原则基础上的消极承认主义。故此,对于某甲,我国司法机关仍可重新追究其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3.关于不作为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四人约好去攀登险峰,在攀登过程中,甲遇风险,乙、丙、丁能够救助而不救助,成立不作为犯 ?B.张某因为开玩笑,误将朋友李某推到河中,李某迅速陷入漩涡中,张某能够救助而不予救助,李某溺亡,张某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犯的故意杀人罪 ?C.骑车人丁为避免某失控大货车撞向自己,急忙从车上跳下,结果其撞到了一步行的老汉并致其重伤,丁对该老汉放置不管的,径直离开,后该老汉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丁不承担不作为犯的责任 ? D.颜某、廖某、韩某因周家龙“偷窃”自行车而殴打、追赶周家龙,从而迫使周家龙逃上货船并跳入河中,三被告人目睹周家龙在水中挣扎,明知此时周家龙有生命危险,却不采取救助措施,最终发生了周家龙溺水死亡的结果,其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C错误,丁属于紧急避险,给老汉创造了风险,对其有救助的义务。A正确,甲、乙、丙、丁四人已经形成了紧密的共同体,相互之间有救助义务。B正确,只要是创造了风险,即便是因为开玩笑创造了风险,相互之间都有救助义务。D正确,行为人创造了风险,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即便是正当行为也不例外。C错误,丁属于紧急避险,给老汉创造了风险,对其有救助的义务。 4.侯某驾驶翻斗车在村东倾倒施工废土,返回时被该村治安人员朱某发现,朱某在路中停放了农用三轮车,不让侯某离去,等村治安主任来处理。侯某趁其不备,启动汽车准备逃离现场,朱某跑到车前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su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于**

1亿VIP精品文档免费下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