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同步练习.docxVIP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同步练习.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试卷第 =page 8 8页,总 =sectionpages 9 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丁肇( zhào )中 埋没( mò ) 没(méi)有 B.彷徨(páng)(huáng) 中庸(yōng) 测量(liáng) C.相濡( rú )以沫 儒( rǔ )家 孺( rú )子 D.华裔( yì ) 论(lún)语 议论(lùn) ?2.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A.显然,这位先生是把探查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B.一个成功的实验须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C.在环境急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D.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被淹没了。 3. 指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平天下:扫平天下。 B.一帆风顺:船挂满船,顺水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C.彷徨: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D.治国:治理国家。 4. 下列句子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 A.因为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所以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B.在环境激变的今天,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并且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D.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海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D.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7. 阅读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 ) A.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点: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点进行论述的。 B.作者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说明王阳明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这是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 C.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D.这篇文章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 8. 下面对这篇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论证结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提出论题——明确观点——反面论证——正面论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 B.提出论题——明确观点——正反论证——反面论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 C.提出观点——正面论证——反面论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 D.提出观点——反面论证——正面论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 9. 填空。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________》中的《________》篇。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________》、《中庸》两篇和《________》、《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