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在宇宙中和太阳对地球影响地球圈层结构.ppt

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在宇宙中和太阳对地球影响地球圈层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范围:下部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上部边界约在高空2 000~3 000千米处。? -*- (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 -*- -*- 2.水圈。 (1)组成:主体是海洋,还包括其他水体形式。 (2)作用:参与物质能量转化,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3.生物圈。 (1)概念: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 (2)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 1.如何识别地球的内外圈层? (1)“记准顺序”:外部的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内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三层”即由两个界面分成的三个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掌握数据”: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如地面下平均35千米处(大陆部分)的不连续面为莫霍面,地面下平均2 900千米处的不连续面为古登堡面,海拔 12千米为对流层的平均高度,50千米为平流层的上界。 -*- 2.逆温现象及其影响分析。 (1)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根据其成因分为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地形逆温等。 -*- (2)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分析。 ①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幅度越大,离地面越远降温幅度越小,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 ②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 -*- ③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 北京时间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位于昆仑山北麓的新疆于田县(36.1°N,82.5°E)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 考法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 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千米,且发生于昆仑山北麓。 2.迁移应用 直选法。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5千米,故选A项。 -*- 北京时间2015年9月17日上午6时54分左右,智利沿岸发生强震,震中距离智利首都233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25千米。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消息称,地震发生53分钟后,在距离震源较近的城市科金博的沿岸观测到了4.6米高的海啸。下图示意南美洲西部地壳厚度等值线及此次地震震中位置。据此完成第1~3题。 -*- 1.材料中的智利地震发生在地球圈层中的(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对下列哪一圈层的影响最小? (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 3.地震时,位于智利西部附近海域船舶中的人应感到 ( ) A.无感觉 B.上下颠簸 C.左右摇摆 D.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摆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1题,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25千米,根据图中智利沿海地壳厚度为10~20千米可知,这次地震发生于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第2题,地震对岩石圈、生物圈影响较大,海啸对水圈、生物圈的影响较大,它们对大气圈的影响较小。第3题,纵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故船上的人应感到上下颠簸,而不是左右摇摆。 答案 解析 关闭 1.B 2.A 3.B -*- (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第4~5题。 -*- 4.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5.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18时至次日6时,地面至50米高度为强逆温层,向上则为逆温层(强度较弱)

文档评论(0)

blingjingy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