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单元复习课.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准确记忆,学以致用 随处so 准确记忆,学以致用 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了1300年,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王赟和马赛两位同学收集的下列语句与“科举制度”相关的有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②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③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④风吹金榜入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挑战思维,巧学活用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你对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 唐朝才有科举制 B 科举制在唐代没有真正执行 C 唐代官员必须是科举出身 D 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解题思路: 客观阅读材料,结合关于科举制的知识要点, 从处理选择题项你最擅长的方法去伪存真 从现实中寻找历史 2012年11月到12月,咸阳秦都区公开招聘一批校长副校长为本区学校教育服务。为了征求民意,竞聘上岗的干部,进行公示制度。今天我就以我们班级作为对象进行一项民意调查,调查的问题是:“秦都区公开招聘校长,副校长是由相关的领导干部推荐人才好呢?还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择优录取人才好?” 史料“打架”评价历史 材料1:胡增《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复习课后习题 记忆,理解层面的史料分析 ·开元初……天下大治,何清海宴,物殷俗阜。出现上述局面原因不包括 A 重用贤人 B 重视生产 C 重视军队 D 强化皇权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理解,运用层面的史料分析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理解,运用层面的史料分析 从“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步入鼎盛时期,这些统治者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哪些?对我们有何启示? 提示关键词:治国路线和政策,社会的持续发展,一贯性和连续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理解,运用层面的史料分析 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下面对唐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天宝危机由盛而衰 D、繁荣与开放 下面对两宋时期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以文治国 B、经济重心东移 C、政权并存,民族融合 D、商业落后 课外学史-------课本P41 原本只有三代的杨家将被铺写成了五代;原本只是男儿的铁血沙场,又融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生动如花的女英雄。已经说不清,到底是人们在以历史谱写英雄,还是借英雄寄语历史。 陕西秦腔中有关杨家将的剧目 在秦腔中,杨家烈门的英雄事迹就有N本:如《两狼山》、《状员媒》、《金沙滩》、《四郎探母》、《五台会兄》、《七郎打擂》、《八郎送饭》、《辕门斩子》、《大破天门阵》、《大破洪州》、《杨门女将》 D √ √ √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北 宋 辽 辽 西 夏 你能否从地图上找出辽、北宋、西夏三个并立的政权? 辽 辽 辽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北 宋 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 夏 宋夏和议 三角鼎立 时战时和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宋辽 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应该持肯定的态度 站在整个民族的角度 站在北宋的角度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软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积贫积弱的重要因素。 2、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