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意识流与象征主义.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 意识流与象征主义 意识流文学(小说) 1、概念解释——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意识流小说情节淡化,不按情节而是按人物意识流程结构作品;作者退隐,由人物直接表白自己的内心活动,随着人物意识的流动,通过自由联想来表现主题;不受时间限制,过去、现在、未来相互颠倒,彼此渗透,相互重叠;网状式的主体结构。 作为文学术语的“意识流”的三层含义 什么是意识流? 1、 心理学术语; 2、文学术语 1)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2)一种小说文体;   两种观点:A.包括意识的全部层面(意识、前意识、无意识)。B.侧重于描绘前意识和无意识。 3)一种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技巧。 意识流小说的理论基础 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1842—1910)和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及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从哲学和心理学方面为意识流小说提供了理论根据。具体说来如下: (1)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 (2)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理论和“心理时间”说 (3)弗洛伊德的心理学 意识流小说发展概况 意识流小说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发端于英、法,后来风行于欧美各国,波及亚洲的日本等国,3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趋于衰落。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意识流在40年代后仍被各种文学流派广泛运用。 意识流小说的先驱、奠基人和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是法国的普鲁斯特。此外,这一流派的杰出代表还有爱尔兰的乔伊斯、英国的伍尔芙、美国的福克纳(三人并称意识流小说三杰)和欧茨等。 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1)以人物内在的、主要是非理性、非自觉的精神生活作为小说的基本内容。 (2)意识流小说主要的叙述手法是梦呓般的内心独白。 (3)意识流小说独特的结构方式是自由联想。 (4)意识流小说常用的手法是象征。 普鲁斯特 第一个重要的意识流作家 法国现代小说家,意识流小说的先驱。 法国作家莫罗亚评价说:“对于1900-1950年这一历史时期而言,没有比《追忆逝水年华》更值得纪念的长篇小说杰作了。”这不仅仅因为普鲁斯特的作品象巴尔扎克的著作一样规模宏大。而且相对于巴尔扎克的外部世界,在普鲁斯特的小说中,“人的精神又被安置在天地的中心,小说的目标变成描写为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 《追忆似水年华》 1905-1921年。7部15卷。构思写作长达16年。被奉为现代派的经典,改变了对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文学中重溯生命长河。普鲁斯特自信从容、旁若无人、毫无功利目的地地在自己的世界中遨游,加上他那独特的、细致入微的感知天份,使作品达到罕见的纯粹性。 1,《在斯万家那边》 2,《在少女们身旁》 3,《盖尔芒特家那边》 4,《索多姆和戈摩尔》 5,《女囚》 6,《女逃亡者》 7,《重现的时光》 “小玛德兰点心”——记忆碎片的凝聚 等待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然而,回忆却突然出现了:那点心的滋味就是我在贡布雷时某一个星期天早晨吃过的‘小玛德兰’的滋味,我到莱奥妮姨妈的房间里去请安,她把一块‘小玛德兰’放到不知是茶叶泡的还是椴花泡的茶中去浸过之后给我吃。见到那种点心,我还想不起这件事,当我尝到味道,往事才浮上心头。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 爱尔兰著名作家,意识流小说一代宗师 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代表作《尤利西斯》 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经被纪念为“布卢姆日”。 情节:小说写都柏林市三个居民1904年6月16日早晨8点到第二天清晨2点45分的生活经历,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主要内容。 《尤利西斯》 它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意识流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其一:利用高度浓缩的时间,空间,和人物形象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 其二:在人物,情节,结构乃至语言等诸方面都与《奥德修斯》相对应,相对比. 书名借自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中的主人公奥德修斯的名字。 全书分18章,每一章讲述每个小时发生的事情,每一章都和《奥德修纪》的某一章相对应。布卢姆在都柏林一天的活动和尤利西斯在海上的十年漂泊相比,从而揭示现代人生活的平庸与精神的空虚。 其三:穷尽所有的意识流技巧,集意识流之大成. 《尤利西斯》 神话原型结构 主题:追寻、漂泊、回归; 结构 :《帖雷马科》、《尤利西斯的漂泊》、《回乡》 人物:????? 青年艺术家斯蒂芬?代达罗斯,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忒勒马克斯; 广告经纪人、犹太人利奥波德?布罗姆,寻找精神上的儿子的尤利西斯; 布罗姆的妻子、歌唱演员莫莉,佩涅洛佩。 3

文档评论(0)

hjiho1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