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 城市发展史.ppt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港城·泉州泉,七闽之都会也。番货运物,弄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刺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1503徐航 杨易旻 张雅婷目录壹贰叁肆Political PatternEconomic Life历史沿革Historical Evolution政治格局经济生活文化传承Cultural Heritage历史沿革改丰州为泉州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以城北泉山而得名史前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后改隶东扬州夏商西周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夏、商时属扬州城南北朝隋周为七闽地历史沿革唐宋改称泉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清承明制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元泉州文风大盛,书院林立车旅辐辏,商贾云集,成为“云山百越路、市井十州人“的国际港城北宋时在泉州设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泉州成为与广州并驾齐驱的全国两大商港明泉州改为泉州路,成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东方第一大港清历史沿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泉州是四个重点城市之一民国1949被文化部评为中国东亚文化之都1978民国元年,废州府复县设道,民国二十二年闽变后成立兴泉省设省政府于泉州1949年9月泉州解放并于9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9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泉州进入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新时期2013政治格局 泉州的城市发展始于唐朝,从唐朝的子城、五代的刺桐城、宋元的鲤鱼城到如今的泉州,它的政治格局和城市发展复杂多变,可谓是天翻地覆。政治格局隋朝全国格局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建安郡开皇九年(589年): 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 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政治格局唐朝全国格局唐朝疆域辽阔,初期将郡改称州,长官复称汉朝的刺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下领县,实行州县两级制。但此时天下已经不是秦朝建国时的三十六郡的规模,州数激增到了三百以上,中央政府管理非常不便,后改为道丰州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唐代泉州设置初期,辖晋江、南安、龙溪、莆田、仙游五县,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与漳州分治,龙溪归其所辖。政治格局宋朝全国格局宋朝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在少数民族地区,继承了唐朝羁縻州县的制度,也可以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同时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至道三年,共分十五路,后析为十八路,又析为二十三路。泉州北宋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南渡后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共计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号称为“八闽”,共辖42县。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莆田、仙游两县为兴化郡,长泰归漳州,泉州辖晋江、南安、同安、德化、永春、安溪、惠安七县。北宋时在泉州设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政治格局元朝全国格局自元代开始,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省)制时期。该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泉州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 元廷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 ,元廷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至元二十七年前后,开始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泉州路同安县。当时澎湖列岛有居民1600余人,贸易至者岁常数十艘,有“泉州外府”之称。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为图琉求(今台湾),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遂徙治泉州,辖诸州。大德三年二月罢,置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移治福州。政治格局明朝全国格局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太祖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泉州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二月,泉州路降于明。泉州置卫指挥使司,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隶福建都指挥使司。这是明朝在泉州设置的第一批海防军卫所。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隶福建行中书省;罢录事司。泉州

文档评论(0)

today-is-pqsczl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