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社戏》教案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社戏》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社戏》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充满童真童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接受也容易产生共鸣。 老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达到“如临其境,物我两忘”的境地。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多读、多感受语言的情趣和蕴含于其中的情感。 教学目标 梳理小说情节内容。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3.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 4.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 课前准备 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自读课文熟悉情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觉得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社戏》,品出趣味,感悟人情。 二、检查学生预习效果 1.介绍鲁迅,教师补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等。 2.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这篇小说都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指向情节) 讨论分析: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等情节。 2.追问:“我”在平桥村得到了很多优待,这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我喜欢平桥村吗?为什么? 讨论总结: (1)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3.深入探究体会:找找看戏过程中“我们”的动作和语言描写 细读分析:细读“偷豆”这一部分 (1)小伙伴们在什么地方偷?为什么“偷”? (2)“偷”谁家的?怎样偷? (3)他们怎样预防“偷”的秘密被人发觉?  同是六一公公的豆,偷着吃与他送来吃味道为什么不同? 讨论:“偷”反映了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 “偷”反映了小朋友们周到天真的天性。 四、小结情感 1.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淳朴真挚的感情和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眷念之情。 教师提示: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 ——欧阳修 仿写:迅哥之意不在戏,在乎山水人和之间也,山水人和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戏也。 2.小伙伴们群像分析:(指向人物) 本文着意刻画了小伙伴的群体形象,他们天真、淳朴、热情、聪明、能干。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其实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实际上怀念的是平桥村朴实、勤劳、聪慧的小伙伴们和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本课时结束语 小说《社戏》不仅表现了小伙伴们友爱、能干的优秀品质,而且通过我的嗅觉、听觉、视觉、想象四方面对平桥村优美景色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美好的自然风光。 第二课时 一、请学生在笔记本上自主梳理《社戏》的行文结构,课上进行探究讨论 第一部分(1—3):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与人物。 第二部分(4—30):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填写表格并分析几次波折。 第三部分(31—40):看戏后的余波。 二、细读文本,挖掘内涵 1.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 讨论归纳: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触觉:感到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视觉:碧绿的豆麦田地、水中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星星点点的渔火。 听觉:似乎听到了歌吹。 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渔火。 小结:从嗅觉、视觉、听觉等入手,写得有味,有色,有声,更有情。作者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夜景,写出了行船之快,烘托了“我”急于想看到社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