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型农业建设国家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docx

发展循环型农业建设国家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循环型农业建设国家级高效生态农业 示范园 滨州市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处在环渤海经济 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省会城市圈三大经济区的结合 部,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 个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叠加区域。全市土地面积9600平方 公里,人口 380万,耕地面积660万亩。滨州是农业大市, 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生产基地。2011年,全市农作物总 播种面积941.2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70.7万亩,总 产量309. 37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99. 33万亩,总产量15. 71 万吨。近年来,滨州市围绕“黄蓝”两区开发建设,着眼于 高效生态的发展定位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立足当地农 业资源特质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努力延长农 业产业链条,深入挖掘农业资源效益,积极推动现代循环农 业产业化,力求在更高层次上全面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 工农一体化经营。 一、多模式建设,努力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新途径 滨州市在培育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中,围绕高效生 态,争取“吃干榨净”,初步形成了富有滨州特色,具有良 好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产业模式。 一是农作物秸秆-食用菌-休闲农业-菌渣-生物菌肥-盐 碱地改造循环模式。这个模式的工艺流程是,将农作物秸秆 经过处理加工,制成食用菌培养基。食用菌采摘后,再将培 养基加工成生物菌肥。经测算,每吨秸秆可生产食用菌1000 斤,产生生物菌肥1700斤,可实现产值4500多元,实现利 润1880元。目前,这种模式在滨州呈普及态势,惠民、邹 平、滨城、沾化四县区培育了 20个食用菌种植乡镇,规模 以上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5家,年消化秸秆26. 3万吨,蘑菇 年产量达到23. 67万吨,品种涉及香菇、平菇、金针菇、双 砲菇、黑木耳等近二十个品种,“魁星阁”、“淄翠”、“菇 仙”等食用菌产品先后被国家认定为无公害、绿色、或有机 品牌农产品,全市食用菌产业年收入近20亿元,并能解决5 万多人就业。 二是农作物秸秆-青贮-养殖-沼气-农户集中供气-沼 液、沼渣-有机肥-果蔬种植-生态农业观光循环模式。该模 式把畜牧养殖与秸秆综合利用融为一个产业,形成“农作物 秸秆-青贮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沼气-农户集中供气-沼渣 沼液-有机肥-农作物生产-生态农业观光"的循环式产业链 条。推行该模式,1亩玉米秸秆可生产青贮饲料1.5吨,生 产125斤牛肉,可实现产值2100元,实现利润650元。这 个模式启动较早,目前全市六县一区全部为国家级秸杆养畜 示范县。截止2011年底,永久青贮池总数达7615个,总容 积达到150万立方,可容纳秸杆青贮93万吨,解决近10万 劳动力就业。 三是农作物秸秆-沼气-沼渣沼液-有机肥循环模式。滨 州市把沼气建设作为解决农村新能源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方 式,大力推广秸秆制造沼气模式,每年都建设沼气池5000 个以上。在推广方式上,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在蔬菜区 重点推广“四位一体”模式,种养结合形成了能流、物流良 性循环的生态链条。在果树(苹果、梨、桃、枣)种植区重 点推广了 “猪-沼-果”生态模式,以果园为依托,为果品生 产提供优质无公害肥料。实践证明,一个沼气池可保障农户 70%的燃气用量,可省电220度,可生产沼渣、沼液15吨, 满足3亩瓜、菜、果的用肥需求,年可为农户增收节支1500 7C o 四是农作物秸秆-生物反应堆-有机肥循环模式。近两年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成为滨州秸秆还田新的 亮点。这种技术是以玉米等作物秸秆和微生物为基料,在一 定设施条件下发生链锁式反应,产生巨大的生物能和生物能 效应,进而极大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1亩生物反应堆可 有效转化秸秆10吨左右,可使农民增收节支2000元。目前 全市有生物反应堆5万亩,年可有效转化利用秸秆50万吨。 二、多措并举,努力开创循环型农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引导、科技创新驱 动、典型示范引领、龙头企业带动等措施,全市循环型农业 开始破题上路,秸秆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初具规模。 一是党委政府积极推动。任何一件新生事物的发展。党 委政府的重视是关键。近几年,滨州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 《滨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化的意见》、《滨州市农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对秸秆综合利用的 发展方向、任务目标、发展路径、扶持政策、工作考核等提 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为协调推动面上工作,滨州市建立 了各农口部门和相关部门组成的发展循环型农业联席会议, 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分工,形成了协调的推进机制。 二是完善政策扶持引导。为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 的发展,滨州市各级政府“舍得投入”,出台了一些含金量 颇高的政策措施,建立了政府扶持、金融贷款、企业投资和 社会投入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