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pptx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pptx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概述;内容提要; ;手术 局部治疗,射频,介入;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里程碑;传统化疗的缺点;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层次;分子靶向治疗;;人类肿瘤的EGFR表达情况 ;;理想的靶向抗肿瘤药物 ; ;FDA已批准上市的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目前常用小分子靶向药物;目前美国后期开发中的抗肿瘤靶向药物;不同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一)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分类;靶向药物的分类 ; ;单克隆抗体的组成成分;;单克隆抗体分类;单抗的结构特点;单克隆抗体抗肿瘤机制 ;单克隆抗体药的合理应用原则;单克隆抗体药的合理应用原则;单克隆抗体治疗实体瘤存在的难题; ;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 -抗CD20单克隆抗体 ;利妥昔单抗;复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国际工作分类B、C 和D 亚型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CD20 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应与标准CHOP 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8 个周期联合治疗。 ;;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简介; ; ; 1998年9月25日上市,是一种将人Ig G1稳定区和针对HER-2胞外区的鼠源单抗的抗原决定簇嵌合在一起的人源化抗-P185单克隆抗体。 作用机制:干扰HER-2的自身磷酸化及阻碍异源二聚体形成,抑制信号传导系统的激活,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1)适用于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 2)单药物治疗已接受过1个或多个化疗方案的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 ; 3)与紫杉醇或者多西他赛联合,用于未接受过化疗的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辅助治疗:在完成所有化疗后开始曲妥珠单抗治疗。曲妥珠单抗的给药方案为8mg/kg初始负荷量后接着每3周6mg/kg维持量,静脉滴注约90分钟。共使用17剂(疗程52周)。 ;用药注意事项(1);用药注意事项(2); 2004年2月26日上市,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Ig G1单克隆抗体,为人和鼠EGFR单克隆抗体的嵌合体,由鼠抗EGFR抗体和人Ig G1的重链和轻链的恒定区域组成。 作用机制:与EGFR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封闭生长因子的结合位点,阻止配体诱导的受体活化和磷酸化,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化,阻断与肿瘤细胞增殖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细胞增殖,抗血管生成和转移,促进细胞凋亡。;(1)2004年2月26日,美国FDA批准西妥昔单抗与伊立替康联合应用于EGFR阳性、伊立替康治疗失败或耐药的复发或转移性直肠癌 ,或单药用于不能耐受化疗的结直肠癌。 (2)美国FDA也批准将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作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3)2007年爱必妥在中国成功上市,用于治疗上述两种疾病。 西妥昔单抗是目前发现唯一可逆转化疗耐药的靶向药物 ;用法用量;应用注意事项; ; 2001年5月10日,美国FDA批准伊马替尼治疗Bcr-Abl基 因错位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002年2月,美国FDA批准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该药是靶向治疗最成功的范例。 ;伊马替尼可能作用机制;临床适应症;用法用量;剂量调整;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时剂量调整;用药注意事项; 2002年7月,美国FDA批准吉非替尼单药治疗铂类和多西紫杉醇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作用机制:苯胺喹唑啉化合物,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s)。与EGFR的ATP激酶结合位点上的三磷酸腺苷竞争,阻断其酪氨酸激酶活性,进而阻断EGFR的信号传导通路。 ;临床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 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 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原发肝细胞癌。 ;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3、抗肿瘤血管生成药; ; ;血管发生中内皮细胞的激活、分裂及迁移; ;血管生成的“开关”;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抗血管生成药分类; ;抗血管生成药的缺点; ;贝伐单抗是第一个FDA批准进入临床的抗血管生成靶向制剂。 与标准化疗联用作为结肠直肠癌的一线和二线用药以及肺癌联合治疗的一线用药。 在转移性结肠直肠癌、肺癌等治疗时与标准化疗联用已显示可改善患者生存率日。 ;贝伐单抗作用机制;1)2004年2月26日,美国FDA批准贝伐单抗联合以5-FU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使其成为世界上第1个批准上市的VEGFR抑制剂。 2)2005年,美国NCCN治疗指南将贝伐单抗联合PTX+CBP方案作为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 3)2006年10月11日,美国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孔**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