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专答案形考1-5.doc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域文化专答案形考1-5

太原上华严寺大雄宝殿是现存中国最大之佛殿,为辽金建筑。(对 ) 叔虞死后传子燮父,因地邻晋水,改国名为晋。(对 ) 太原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天玄楼阁是现存唯一的辽代建筑模型。( 错) 秦汉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等,今太原地区遂有“太原”之专名。(对 ) 山西也别称为三晋。(对 ) 据《舆地广记》载,东汉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 错 ) 大同善化寺是现存最完整的辽金古建筑群。( 对) 李渊以李世民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 错) 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对 ) 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但是以“并州”称呼太原的习惯却保留至今。( 对 ) “太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错 ) 西汉时,并州始治晋阳,建安十八年(213)并入冀州。(错 ) 山西,顾名思义,意为大山之西,即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对 ) 在战国时代,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为当时晋国的封地。( 错) 晋国极盛时,疆域有今山西大部地区、河北西南部、河北北部和陕西的一角。(错 ) 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国力日渐削弱。(对 ) 大同晋祠圣母殿是现存古建筑殿宇围廊之最早实例,用减柱法营造,手法精熟,殿面宽敞,系宋建代表作。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西翼,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4′~114°33′,北纬34°34′~40°43′。(错 ) 简称山西为“海西”。( 错 )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对 ) 朔州为历代兵家争战之地。相传公元前215年,秦将( 蒙恬) 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之说。 ( 汉武蒙恬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 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 )(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 战国时期)就称榆次。 ( 西京)大同广袤20里,建有西京同文殿,设留守衙。 明代)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移治(唐明镇 )。 (阳泉 )成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因此被称为“中共第一城”。 明代开始,以(太行山 )之左右,称山西为山右、山东为山左。 叔虞死后传子燮父,因地邻晋水,改国名为晋。(对 ) 李渊以李世民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错 ) 西汉时,并州始治晋阳,建安十八年(213)并入冀州。(错 )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 对) 山西也别称为三晋。(对 ) 大同晋祠圣母殿是现存古建筑殿宇围廊之最早实例,用减柱法营造,手法精熟,殿面宽敞,系宋建代表作。(错 ) 晋国极盛时,疆域有今山西大部地区、河北西南部、河北北部和陕西的一角。(错 ) 据《舆地广记》载,东汉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 错) 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19位。(对 ) 山西,顾名思义,意为大山之西,即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对) 秦汉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等,今太原地区遂有“太原”之专名。(对 ) 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但是以“并州”称呼太原的习惯却保留至今。(对 ) 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国力日渐削弱。( 对) 汉元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错 ) “太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错 ) 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大同城名始于此。( 对) 大同善化寺是现存最完整的辽金古建筑群。(对 )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西翼,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4′~114°33′,北纬34°34′~40°43′。(错 ) 简称山西为“海西”。(错 ) 大同晋祠之鱼沼飞梁是现存古桥梁十字形桥式之孤例。( 错) 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 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明代开始,以(太行山 )之左右,称山西为山右、山东为山左。 (西京 )大同广袤20里,建有西京同文殿,设留守衙。 ( 临汾 )因地在汾河之滨而名。 至战国初,(韩、赵、魏 )三家分晋,史称“三晋”。 ( 三晋)之地大部在山西,故山西也别称为三晋。 朔州为历代兵家争战之地。相传公元前215年,秦将(蒙恬 ) 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之说。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