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6822-2018瓜类果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 25
  • 0
  • 约3.2万字
  • 约 20页
  • 2019-06-20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期
  •   |  2018-09-17 颁布
  •   |  2019-04-01 实施

GB/T 36822-2018瓜类果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1. 1、本标准文档共20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4. 4、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ICS 65.020.01 B 16 O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6822—2018 瓜类果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cidovorax citrulli 2018-09-17 发布 2019-04-01 实施 GB/T 36822—2018 ■ > r ■ —>— 刖 弓 本标准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华人民 共和国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瓜类T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 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文军、冯建军、田茜、田艳丽、张祥林、赵廷昌、胡白石、龚伟荣。 I GB/T 36822—2018 瓜类果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瓜类果斑病菌的症状观察、分离培养、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可能带有瓜类果斑病菌的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植株及种子的检疫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1465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3瓜类果斑病菌基本信息 学名 :Acidovoraj : cilrulli (Schaad et al.) Schaad et al. ,2008 异名 tAcidovorax avenae su^sp.citrulli (Schaad et al. ,1978) Willems et al. ,1992 Pseudomonas avenue subsp.citrulli (Schaad et al. ,1978) Hu et al. ,1991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enes subsp.cz/?_w//z Schaad et al. ,1978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带菌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 ,田间扩散主要依靠雨水、农事操作和昆虫传播。 瓜类果斑病菌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o 4方法原理 根据瓜类果斑病菌的培养性状、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及危害症状等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根据 瓜类果斑病菌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根据瓜类果斑病菌的特异性DNA序列进行 分子生物学检测。 5仪器设备 5.1 PCR仪:温度范围4 °C〜99 °C ,控温精度±0.25 °C。 5.2实时荧光PCR仪:温度范围4 °C〜99 °C ,控温精度士0.25 °C 0 5.3 电泳仪:输出电压5 V〜600 V,输出电流2 mA 〜200 mA。 5.4杂交炉:温度范围室温至99.9 °C ,控温精度士0.1 °C。 5.5凝胶成像分析仪:光强连续可调302 nm紫外透照仪、顶置白光光源、白光转换板、UV干涉滤光 片、机载头像捕捉软件、图像分析软件。 5.6显微镜 :目镜放大倍

文档评论(0)

认证类型官方认证
认证主体北京标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6773390549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