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辖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doc

合肥市辖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安徽省合肥市辖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PAGE PAGE 5 安徽工程勘察院 序 言 2007年8月20日安徽工程勘察院参加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合肥等7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招标,中标承担合肥所辖三县一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任务。2007年9月26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财政厅以(皖国土资 [2007] 174号)《关于下达2007年度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任务和投资计划的通知》下达了合肥等7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的实施要求,按照通知要求,安徽工程勘察院于2007 年10月25日向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提交了《合肥市(含三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设计书》,该项目设计书审查批准后随即进入了项目实施阶段。本报告为合肥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此次工作开展的依据为:国土资源部2006年4月颁布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以及安徽省国土资源厅《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膨胀土、软土)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补充意见》(2007年11月)。 一、目的任务 (一)目的 实施本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合肥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查明合肥市区的地质灾害隐患,划定出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任务 1、“以人为本”,对城镇、厂矿、村庄、风景名胜区、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工程设施分布区不稳定斜坡(变形斜坡)以及泥石流潜在发育区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程度和潜在危害(险情)进行初步评价。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崩岸、膨胀土变形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引发因素等,并对其稳定性、危害性(灾情)及潜在危害性(险情)进行评价。 3、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4、协助合肥市各级地方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5、结合调查成果,对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 6、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7、建立合肥市辖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二、地理、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一)地理交通 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安徽省中部,辖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和合肥市区。 合肥市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3′42″~117°25′31″;北纬31°41′38″~31°57′59″。市区总面积838.52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72.93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为224平方公里。 合肥市区目前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三个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设有42个街道,312个社居委,7个镇,3个乡, 93个行政村。截止200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98.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6.38万人。 合肥市是安徽省交通枢纽。公路有合(合肥)—宁(南京)—沪(上海)、合(合肥)—徐(徐州)、合(合肥)—界(界子墩)、合(合肥)—铜(铜陵)—黄(黄山)、合(合肥)—芜(芜湖)、合(合肥)—叶(叶集)等高速公路通往省内外;铁路有淮南线、合武线、宁西线、合九线相通;水路经巢湖可通千吨级货轮至长江;骆岗机场是全国主要机场之一,有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20余条国内航线。(见图0-1合肥市交通位置图) 图0-1合肥市交通位置图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992年,国务院批准合肥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1994年国家批准合肥为金融对外开放城市。1996年, 合肥市被列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1997年,被国家列为国有资本营运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和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合肥市现已形成了以钢铁、电子、纺织、机械、化工、橡胶、电机、轻工、建材、食品、印刷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尤其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市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02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6:48.8:45.2。财政总收入187.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7元。 合肥地区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粮食作物以稻、麦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棉花、豆类、西瓜、甜桃、山芋、玉米、蔬菜、蔺草、浅水藕等。主要特产有银鱼、白米虾等。 合肥市矿产资源的矿种主要有粘土、紫砂页岩、矿泉水等。 享有“全国园林城市”美誉的合肥,市内树林茂密,绿草成茵,各类花园星罗棋布,园林植物群芳荟萃。环城公园呈开敞布局,风格各异的五大景区连接成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环抱着古城又融入于新城之中,构成“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园林风貌。区内主要风景区有大蜀山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植物园、古逍遥津、环城公园等;另有教弩台、明教寺、

文档评论(0)

逍遥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游**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