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区划(初稿).doc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0 安 徽 省 蚌 埠 市 辖 区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二〇〇七年五月 安徽省蚌埠市辖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提交单位: 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院 长: 王世龙 总工程师: 王晓明 项目负责: 张桂祥 报告编写: 张桂祥 毛建国 程桂兰 惠杨 许雪洁 提交日期: 二〇〇七年五月 安徽省蚌埠市辖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初 审 意 见 2007年6月3 一、充分收集了区内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成果以及地方的各类规划、图件,尤其是与地质灾害发生关系密切的系列降水资料,详实、全面。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分析。 二、野外调查路线、方法、对各种灾害的类型判断正确、定位准确;各类灾害点的填写内容、特征描述等内容齐全;对灾害点的稳定性推断、防治措施的建议合理。 三、《报告》从蚌埠市辖区地质环境的现状出发,论述内容全面、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结论明确。 四、对地质灾害易发区、防治区的划分方法正确,分区合理;分析论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五、《报告》结论正确,可操作性强,可用于指导地质灾害的防治。 六、在以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同时,能够紧密结合当地的客观情况,对该区分布广泛的液化土、软土、膨胀土进行了针对性调查访问,针对平原区大量抽吸地下水可能会诱发地面沉降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为蚌埠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详实资料。 七、建议充实特殊土类地质灾害的内容,修改完成后及时报送省厅审查。 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二0 0七年六月三十日 目 录 TOC \o "1-2" \h \z 序 言 3 第一节 目的任务 3 第二节 交通位置 4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4 第四节 以往地质调查工作概述 7 第五节 调查工作的质量评述 8 第一章 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 14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14 第二节 区域地质背景 19 第三节 工程地质条件 27 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 29 第五节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33 第二章 地质灾害分布与特征 36 第一节 地质灾害的分布 36 第二节 地质灾害特征 37 第三章 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 55 第一节 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 55 第二节 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评价 58 第四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64 第一节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64 第二节 地质灾害分区评价 65 第五章 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70 第一节 评估的原则、方法和价格标准 70 第二节 各灾种经济损失现状评估 70 第三节 各灾种经济损失预测评估 72 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74 第一节 防治的目标和要求 74 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的划分与评价 75 第三节 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建设与运行 81 第七章 结论 85 主要参考文献 87 附 件: 1、安徽省蚌埠市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2、安徽省蚌埠市辖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建议稿) 3、安徽省蚌埠市辖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 附 图: 1、安徽省蚌埠市辖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际材料图 2、安徽省蚌埠市辖区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 3、安徽省蚌埠市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 PAGE PAGE 46 序 言 第一节 目的任务 一、 目的 通过开展蚌埠市辖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查明工作区内地质灾害隐患,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协助蚌埠市辖区政府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任务 按照国土资源部2006年4月颁发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以下简称:细则)和《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以人为本”,对城镇(街道)、厂矿、村庄(居委会)、风景名胜区、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工程设施分布区的不稳定斜坡(变形斜坡)、特殊类土(膨胀土、软土、液化土)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程度和潜在危害(险情)进行初步评价。 2、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引发因素等,并对其稳定性、危害性(灾情)及潜在危害性(险

文档评论(0)

逍遥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游**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