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九讲:朱熹 The Philosophy of Zhuxi 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朱熹后人朱启明先生 理与气 太极与理一分殊 心、性与情 格物致知 朱学传承 程朱理学的传承 二程 杨时 罗从彦 李侗 朱熹 杨时(1053—1135)( “南渡洛学大宗” )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福建将乐)人。世居将乐北龟山之下,学者称龟山先生。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及第,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北宋末年,由于元祐党争造成的结果,洛学一直处于被禁的状态,钦宗时起用杨时为国子祭酒,南渡后地位更高,史称渡江之后“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 杨时中进士后,调官不赴(曾杜门不仕多年),到颖昌拜程颢为师,陈颢非常欣赏扬时,杨时离别程颢回乡时,程颢目送之说:“吾道南矣”。传统上说:“明道喜龟山,伊川喜上蔡。”程颢死后,杨时又到洛中见程颐问学,当时他已经四十岁了,仍“事伊川愈恭”。才有了“程门立雪”的典故。 罗从彦(1072~1135) 罗从彦(1072~1135),宋代南剑州沙县人,字仲素,儒称豫章先生。罗从彦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对道、释及法家批判性的吸收融和,所形成的富有个性的静中观理(主静说)学说,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他的有些思想,如民本思想、为政者必须加强道德修养、用人上必须“以德器为先”等,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罗从彦自幼刻苦好学,先从师吴仪,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与陈渊从师于程颢和程颐的嫡传弟子、闽学创始人杨时。杨时讲学时,曾提及程颐对《易·乾九四爻》“所说甚佳”。罗从彦便变卖田产充作盘缠,前往洛阳当面向程颐请教,发现程颐所说与从杨时处听到的相差无几。从洛阳回来之后,师事杨时更为虔诚。杨时任萧山县令期间,罗从彦多次长途跋涉,登门求教。经过20余年的潜心钻研,“终得杨时不传之秘”。二程理学经历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代师承,形成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罗从彦“上传伊洛,下授延平”(宋礼部《颂文质罗公祠》祭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李侗(1093-1163) 李侗(1093-1163),南宋學者,字愿中,南劍州劍浦縣崇仁里樟林鄉(現南平市延平區爐下鎮下嵐村人),學者稱延平先生,與楊時、羅從彥、朱熹并稱為“延平四賢”,又尊稱“閩學四賢”。“吾道南矣!”程氏理学南传福建后,杨时授徒罗从彦,罗从彦再授徒李侗。这位被清康熙皇帝赞为“静中气象”的大学者特别钟情于武夷山。他教诲在山中寓居数十年之久的大学者朱熹脱颖成名,成为理学集大成者。李侗以有朱熹這樣的高足而著稱于世。 朱熹生平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生于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死于公元1200年(宋宁宗庆元六年),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父親朱松是岳飛、秦檜同時人,曾得充福建政和縣尉小官,攜全家赴任,後調任尤溪縣尉。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於尤溪,降世不久,其父昇任朝廷秘書省正字職,但因反對秦檜主和,被逐出朝廷。朱松回到福建建陽家中。朱熹隨父在建陽度過了他的童年。   相傳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說:「富也只如此,貴也只如此,生個小孩兒,便是孔夫子。」恐是後人附會,朱熹學成大儒則是事實。建陽近鄰有個南劍州,是道學最初在南方的傳播中心,朱松十分熱衷道學,與當地道學家交往甚密。這種環境對朱熹的一生有著深刻的影響。   朱熹受教於父,聰明過人。四歲時其父指天說:「這是天。」朱熹則問:「天上有何物?」其父大驚。他勤於思考,學習長進,八歲便能讀懂《孝經》,在書題字自勉曰:若不如此,便不成人。」 他生于福建尤溪,长期活动于福建,晚年定居于建阳(今属福建)的考亭,其学被称为“闽学”,其学派称为考亭学派。 干道三年(1167),朱熹到潭州(今属湖南长沙),讲学于岳麓书院。干道六年(1170),在建阳筑寒泉精舍,著述讲学。淳熙二年(1175),在寒泉精舍研读周敦颐、二程和张载的著作。并从中选取622条语录,编成《近思录》,作为理学的入门书。 淳熙四年(1177),编成《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论语或问》、《孟子或问》、《诗集传》、《周易本义》等著作,标志其理学体系的形成。 淳熙六年(1179),重建白鹿洞书院。淳熙十年(1183),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授徒讲学。绍熙三年(1192),于建阳考亭建竹林精舍(即考亭书院)讲学。绍熙五年(1194),朱熹重修并扩建岳麓书院,并经常到此讲学。同年,扩建竹林精舍,更名为“沧州精舍”,并一直在此授徒讲学,著述立说。 朱熹一生著述颇丰,后人将其论文及书信等汇编成《朱文公文集》(包括《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和《朱子遗书》一百零三卷;将其讲学的语录分类汇编成《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一

文档评论(0)

小红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