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doc

开题报告-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法学 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思考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各国法制现代化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传统社会法向现代社会法的转型,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然而,由于人文环境与社会结构上的差异,使不同社会在面临“共同问题”时,还要注意对各自“问题”的认知和思考。 法制现代化的意义在于:它能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引领社会法制发展中各个领域密切关注新时代所提出的新问题,使自身的理论成长远离徘徊于现实之外的主观遐想,参与到现实的社会法律生活之中,反映并解读时代生活的各种关系,使自身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 “近代中国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引进了西学,进行了空前的社会改造,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绝大多数引进的西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科学的旗帜下进行的,法学可以说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引进中,法学不仅是作为一种具有真理性的普适性命题,而且往往成为对这些命题的研究、解说和论证,成为一套具有强烈规范意义的原则或规则体系。这就使得法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纯粹理性的学说,强调其系统性、逻辑性。似乎掌握了这一套逻辑上、系统上正确的原理,颁布了一套又一套系统的规则,最多再训练一批廉洁、循法的官员,法治的建立就指日可待了。”然而,法学不仅是一种纯粹理性的、思辨的学科,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几千年未有之转型,其中包括: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政治万能向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转型,利益、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一元社会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化就是“合理化”,是一种全面的工具理性的发展过程。 归根到底,产生资本主义的因素乃是合理的常设企业、合理的核算、合理的工艺和合理的法律。不仅如此,合理的精神,一般生活的合理化以及合理的经济道德都是必要的辅助因素。没有人文环境、社会关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物质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控体系,其自身的现代化,一定意义上是社会全面现代化的条件和标志。 1978年后,随着社会法制变革的发展,各种新问题、新挑战、新困难在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凸显,给中国特色法制现代化发展带来重重困难。“中国特色”不仅应从价值——方法同构的角度来理解,就变革中的社会而言,还应突出其“模式创造”和“模式选择”的意涵。固然,中国法制现代建设应包含对西方成功经验的借鉴和吸取,而对自身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却最终建立在对自身法制建设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从中发现中国法制现代化发展规律。由此看来,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不是断代的,应是连续的;不是孤立的,应是有机联系的;不是短暂的,应是永续的。从历史角度来看,整体上把握法制现代化的成长机理与发展的普遍模式,认识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我们解决当前法制变革面临的各种困难,加快法制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分析出我国当前法制现代化现实困境以及成因,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中国主义法制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引言 法制现代化的内涵概述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困境 立法时不太注重法律本身的合乎理性,存在法律间的不协调现象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普遍 司法不公现象时有存在 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整体素质较差 中国法制现代化现实困境的成因分析 文化的专制 经济的计划性 社会的乡土性 中国主义法制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快法律移植的步伐 促进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价值取向的理性化 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手段包括在大学学习所得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检索万方、知网、校园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自己的研究方案。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10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1]王建平,《从当代中国研究反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学术交流》2003年第5期。 [2]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马克林,《近代法制转型的考察与思考》,《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4]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5]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刘秀萍,《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理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7]梁治平,《梁治平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许玉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律发展》,北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