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免疫学课件-第二十二章-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ppt

河北农业大学免疫学课件-第二十二章-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用于怀孕诊断 (怀孕) (未怀孕) 免疫印迹 5.血凝抑制试验 血凝试验:检测抗原(新城疫、流感病毒等) 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体 第二节 免疫细胞检测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葡聚糖-泛影葡酸)密度梯度离心法。 淋巴细胞亚群分离或计数: 流式细胞术、磁分离技术、花环试验等。 树突状细胞诱生和分离: 诱生:IL-4、GM-CSF 鉴定:CD1a和CD83 一、免疫细胞及其亚类计数 流式细胞技术的一般过程 E 玫瑰花环试验 二、淋巴细胞功能测定 1. T 细胞转化试验(T 细胞增殖试验) 2. 溶血空斑形成试验 3.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检测 1 2 3 4 5 4.测定淋巴细胞功能的体内试验 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初次细胞免疫应答,再用相同抗原做皮肤试验,出现以局部红肿为特征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结核杆菌、免疫缺陷病等 第三节 免疫分子检测 免疫球蛋白测定 补体测定 血清总补体采用50%补体溶血法。 细胞因子检测 免疫学测定法 分泌性细胞因子检测:ELISA、免疫印迹 胞内细胞因子检测:FCM、免疫斑点 CD 分子、表面受体和粘附分子的检测 相应抗体检测方法有:FCM、间接免疫荧光等。 HLA分型 第四节 免疫学诊断与监测 一、疾病相关因子检测 1.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病原体及抗原组分、肿瘤抗原、红细胞血型抗原 2.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抗病原特异性抗体、抗变应原抗体、自身抗体、细胞毒抗体 二、免疫功能检测 1. 体液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B细胞数量与功能 2. 细胞免疫检测 T细胞总数与亚群、T细胞功能 3.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和粘附分子水平 4.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三、免疫学监测 判断疾病转归与预后 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检测肿瘤相关抗原转变 HLA分型与交叉分型 监测蓄积中毒或成瘾药物 谢谢大家! *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 李丽敏 动物医学院 第五篇 免疫学应用 本章要求 掌握 ELISA、带现象、前带现象、后带现象的概念。 了解血清学反应的原理、分类及应用。 了解常用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的种类及原理。 尝试利用所学免疫学技术设计新型免疫学检测技术。 目 录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 免疫细胞检测 免疫分子检测 免疫学诊断与监测 第一节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 抗原与抗体在体内体外均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因抗体主要来自血清,因此在体外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又称为血清学反应或免疫血清学技术。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与交叉性 交叉反应是区分血清型和亚型的重要依据!! 2.抗原-抗体结合的带现象与可见性 3. 可逆性 4. 反应阶段性 第一阶段:特异性结合阶段 特点:反应快(数秒至数分钟)、无可见反应 第二阶段:反应的可见阶段 特点:反应慢(数分钟至数小时)、表现为凝集、沉淀、补体结合等反应,所受影响因素较多。 二、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因素 电解质:生理盐水、缓冲液 温度:37 或 4 摄氏度 酸碱度:pH值在 6~8 抗原和抗体的性质(抗体特异性和亲和力) 振荡:适当 杂物和异物 三、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方法 反应类型及试验名称 反应类型及试验名称 凝集试验 直接凝集试验 标记抗体技术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凝集试验 免疫酶标记技术 乳胶凝集试验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沉淀试验 絮状沉淀试验 化学发光标记技术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免疫复合物散射反应 免疫电泳 血清学新技术 免疫传感技术 火箭免疫电泳 免疫印记技术 补体参与的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免疫黏附血凝试验 免疫胶体金技术 免疫沉淀技术 免疫核酸 探 针技术 中和试验 病毒 中 和试验 免疫电 镜 技术 毒素 中 和试验 免疫蛋白芯片技术 1. 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 间接凝集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人血清IgG可与葡萄球菌A蛋白(SPA)结合,将已知特异性抗体IgG结合至SPA, IgG Fab暴露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表面,其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凝集。 2. 沉淀反应 单向免疫扩散 双向免疫扩散 双向双扩散沉淀线与抗原成分的关系 免疫电泳 3. 补体参与的反应 溶血空斑试验 4. 免疫标记技术 (1)免疫荧光法 唾液腺中的狂犬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2)酶免疫测定 用酶标记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 一般用酶标仪测定光密度值(OD值)以反应抗原或抗体含量。 灵敏度可达 ng ~ pg/ml 水平。 常用标记的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imm

文档评论(0)

霞霞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