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肿瘤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④35岁以上病人新出现的色素痣。应尽早手术切除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除外恶变的可能。色素痣发生自然出血、溃疡、周围发生卫星状损害、所属淋巴结增大等是色痣真正恶变的征象,应及时切除并作病理检查。 恶性黑素瘤恶性 恶性黑素瘤(下腹部) 恶性黑素瘤 【组织病理】 恶性黑素瘤起源于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首先在水平方向向四周不规则地生长,继而转变为垂直生长,侵袭真皮。早期表皮内可见单个或巢状聚集的异形黑素细胞,瘤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大而不典型,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常见,瘤细胞最初位于基底细胞层,以后散布于表皮各层及毛囊上皮内。侵入真皮后,瘤细胞巢倾向于融合成片,可见奇异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瘤体内黑素含量多少不定,分布不均,肿瘤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真皮上层可见严重的日光弹力变性,真皮基质缺损。 【组织病理】 瘤细胞侵袭的深度对预后影响很大,表明侵袭深度常用Clark分级法: Ⅰ级 黑素瘤细胞局限于表皮基底膜以上; Ⅱ级 侵入真皮乳头层; Ⅲ级 侵入真皮乳头层下血管丛,但未侵入真皮网状层;Ⅳ级 侵入真皮网状层; Ⅴ级 侵入皮下脂肪层。 【治疗】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恶黑的主要手段,切除要有足够深度和范围。原位黑素瘤推荐切除肿瘤边缘以外1.0cm的正常组织;厚度<1mm的恶黑,切除至边缘以外1~2cm;厚度1~2mm的恶黑,切除至边缘以外2~3cm;厚度>2mm的恶黑,切除至边缘以外3cm。位于头、颈、手足的恶黑要比位于躯干和四肢的恶黑需要切除更宽的边缘,最小应切除至肿瘤边缘以外1.5cm,已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部位转移者需进一步处理。 蕈样肉芽肿又称蕈样霉菌病(mycosis fungoides MF)、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CTCL)。 是一种低度恶性的T细胞淋巴瘤。原发于皮肤,本病以中老年人最多见,男性稍多,临床呈慢性进行性经过,自然病程可长达二三十年以上,最终淋巴结和内脏受累。 六、蕈样肉芽肿 【病因】 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遗传:患者HLA—AW31,HLA—AW32的出现频率较高; ②病毒感染:从某些患者的新鲜和培养的淋巴细胞中发现和分离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并在患者血清中发现天然抗体,提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 ③职业和环境因素:石油化工工业,纺织、冶金及机械工业中工人发病率较高,长期接触废气、放射性污染物、农药、杀虫剂及有机溶剂,可能与本病的发生相关。 【临床表现】 典型的蕈样肉芽肿一般分为3期:红斑期、斑块期和肿瘤期,但三期皮损可部分重叠,因而在临床上可同时见到三期皮损。 本病病程一般较长,除皮肤外,淋巴结亦常受累,淋巴结受累后,内脏器官往往同时受累,病情常急剧恶化,晚期常因恶病质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临床表现】 1.红斑期 也称为蕈样前期或湿疹期。此期可以有前驱症状,如发热、关节痛等。在皮肤症状方面,瘙痒可能为前驱症状,常为早期症状或唯一的症状。这种瘙痒常难以忍受,一般各种治疗均不能缓解,而且可能持续存在长达10余年。早期皮损多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屈侧,多少大小不等。皮损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非萎缩性斑片,为淡红色扁平鳞屑性斑片,直径数厘米。此型进展较快,可在数月或数年进入斑块期,甚至出现内脏病变; ②萎缩性斑片,表面萎缩,光亮或出现皱纹,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增多或减少。此型皮损可长期存在,无大的变化,仅有少数患者进一步发展进入斑块期。 【临床表现】 2.斑块期 又称浸润期。由红斑期发展而来,也可在正常皮肤上发生,表现为不规则形浸润性斑块,呈环形、半环形、马蹄形、弧形或匐行性,表面紧张、光滑或高低不平,质坚实而有弹性,呈黄褐色、棕色或暗红色,边缘可有淡红蓝或淡白色晕。 在此期内通常瘙痒明显,除少数浸润可自行消退外,一般浸润损害常持续存在甚至增生如疣状。 【临床表现】 3.肿瘤期 一般在浸润损害的基础上逐渐出现肿瘤,常在陈旧性浸润损害的边缘或中央发生,很少在新起的浸润上出现肿瘤,但也有在原来外观正常的皮肤上出现肿瘤。 表现为位于皮下或隆起于皮面的红褐色半球形蕈样结节,质坚实柔软如“烂蕃茄”,倾向于早期破溃,形成深在性卵圆形溃疡,基底被覆坏死组织或黑痂,溃疡边缘内卷。肿瘤大小、数量不一,常发生于面、背和四肢近端。 蕈样肉芽肿(斑块期) 蕈样肉芽肿(淋巴结肿大) 【组织病理】 红斑期: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一样呈多种多样。开始在真皮乳头及乳头下层仅见单纯性炎症浸润,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也可含组织细胞,常可见亲表皮现象,表现为表皮内散在单一核细胞,与周围角质形成细胞之间有一透明间隔或晕,偶可见几个单一核细胞聚集在一起,周围有一晕样间隔。此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