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4.8 都江堰课件 鲁人版必修3.ppt

【测控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4.8 都江堰课件 鲁人版必修3.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人类千百年的文明史留下了太多值得追寻的遗迹:都江堰的雄姿、兰亭的胜景、古希腊的石雕……在我们眼中,这些历史长河的陈迹是否具有了某种神奇的生命?我们的心是否也随着后世文人的描述而一起跃动?让我们用心灵阅读遗迹,去感受沧桑的历史,汲取丰厚的精神力量,体悟古迹崇高的美学价值,从而激发爱国激情,体悟文化内涵,提升精神境界。 本单元围绕“文明的踪迹”这一话题,选取了《都江堰》《兰亭集序》《古希腊的石头》三个文本,向我们展示了中外广阔丰厚的历史文明。《都江堰》是一篇文化游记,它以平实的语言,深邃的意蕴,让大家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都江堰,感受一代水利官员的为民情怀,以及在历史烟云中建立的令后人缅怀的丰功伟绩。《兰亭集序》是作者即席为一部游宴诗集写的序言。其中包含着作者的生死观,是对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的批判。《兰亭集序》作为书法经典之作,至今无人企及;作为散文精品,描写淋漓尽致,句句顺乎自然,发自真情,读来令人回味。在《古希腊的石头》一文中,冯骥才将这些石头看成是“文化的使者”,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使现代人得以通过它们触摸到真实的历史。 学习建议 1.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特别是要掌握“点评式读书法”,一边通读,一边把自己零星的感想写下来,养成边读、边思、边写的良好习惯。 2.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本单元的文章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等很多方面,要想领悟其中的奥妙,就应该注意加强自己的文化积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本单元的散文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和评判意识,阅读这类文章除了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从文章中得到启迪之外,更要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因此,在本单元的阅读学习中,要培养自己独立的“评判意识”,多从评判的高度去审视作品的内容。 8 都江堰 历史情怀不独让人享受学问,而且享受辽阔的空间与邈远的时间,即享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的历史,浩瀚的文化,一经作家巨笔的浸润,便产生一种超常的力度和亘古未有的高贵。如果说历史是一部人类的教科书,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就是一部解读人类教科书的极优秀的参考书;如果说历史是一部祖先留给子孙的有用的遗言,那余秋雨的《都江堰》就是使读者聆听先祖李冰教诲遗言的优秀解说词。学习文本,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感受并体会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情感、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作者名片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现在属于慈溪市),汉族。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作家、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文化总策划。早年在上海工作时曾担任上海市咨询策划顾问、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并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鲁迅文学奖、台湾白金作家奖等。代表作有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余秋雨写作的特点是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其散文小说化艺术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注重故事情节的构建;二是历史现场还原式的虚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余秋雨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散文创作规范,而采用了虚拟性的小说手法,发挥了合理的想象,把抽象概念的历史材料,给予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余秋雨散文的核心表达方式是议论,但又多与抒情融合,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正是来自对这种用抒情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背景指南 《都江堰》是余秋雨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是一篇文化游记。作为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文化旅行学者,余秋雨勇敢地走出书斋,走上了漫长的文化考察之旅,在崇山峻岭之间行走,在文化景观与历史遗迹中穿行。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在探寻中遴选,在遴选中观照,在观照中体悟,在体悟中传达,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遗迹,反思传统文化,构建宏阔的人文精神。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千米,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及其儿子率众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农田、造福人民的伟大工程,其设计之巧妙至今仍令中外水利专家叹服。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余秋雨以“都江堰”作为文章的标题,与其说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一种文化。确切地说,是通过都江堰工程来审视中国文化,来审视中国文化的精髓。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词义 遴选:选拔。 圭臬: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多用于书面语。 惊悸:因惊

文档评论(0)

134****73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