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提琴在交响乐发展三个主要时期历史概况.docVIP

浅谈小提琴在交响乐发展三个主要时期历史概况.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小提琴在交响乐发展三个主要时期历史概况

浅谈小提琴在交响乐发展三个主要时期历史概况   摘 要: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是随着弦乐器在交响乐中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交响乐演奏乐器中必不可少和最具魅力的乐器。本文从交响音乐的萌发兴起、定型成熟、继承发展三个主要阶段浅析小提琴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小提琴;交响乐;发展概况;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1)04-0067-02      自17世纪初有着萌芽状态的管弦乐队发展至今,弦乐器是整个乐队的支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在乐器配置,或是其规模上,弦乐器通常占有大多数量,更重要的是,它高贵、温暖的音色;宽广、和谐的音域,以及在演奏上表现的各种表情强弱,使之成为所有乐器中最善于表现旋律特色及表情的乐器。而其中小提琴在轻快柔韧上更是首屈一指,它在管弦乐队中所处的地位是其它乐器所无法比拟的,可以毫不夸张的喻为管弦乐队中的灵魂。笔者将从交响音乐的萌发兴起、定型成熟、继承发展三个主要阶段浅析小提琴在这段时期的发展概况。   一、萌发兴起阶段(17世纪初―18世纪中期前)   管弦乐是伴随音乐戏剧而萌发兴起的。随着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尼》的诞生和公共剧场的开放,由管弦乐队伴奏,结合声乐与戏剧的音乐作品形式在欧洲各国陆续兴起与发展。而与之同时期的管弦乐也发展起来,形成了多种形式的重奏、小型合奏,如三重奏鸣曲的体裁形式。17世纪后期,在三重奏鸣曲的基础上和歌剧乐队音乐的影响下,一种主要由弦乐器演奏、具有独立性的乐队作品体裁出现了。如科莱里的套曲形式大协奏曲。从整个音乐艺术的发展状况来看,随着歌剧艺术的发展,促成了管弦乐的发展,而其中体现最明显的无疑是小提琴,它的演奏技巧由此开始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歌剧需要编制不同的管弦乐队,而其中弦乐是支柱。随着歌剧的发展,它越来越需要戏剧性变化的丰富和细腻,需要弦乐器尤其是小提琴的表达更具微妙变化。这一点毫无疑问就需要小提琴有着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变化多样的音乐表现方式。首先从持琴姿势上看,早期的简单舞蹈音乐中,演奏者只需在琴的一把位上演奏,因此持琴的位置以胸前为主。随后更为先进的音乐对左手有了换把的要求,持琴位置也逐渐转换到双肩和脖子,要求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握住琴颈,但不要握得太紧,以适应上下把位变换的需要。当时意大利较为优秀的演奏者通常会演奏到琴的三把位和四把位,这样高把位的拓展与应用,顺应音域的拓宽自然而然出现了。其次在弓和右手方面,由于17世纪初弦乐的整体声音依旧弱小,而歌剧的发展强烈要求扩大管弦乐队的编制,为了适应声音的变化,扩大音量,原先凸型的老式弓呈现越来越直的总趋势,到18世纪初,弓子变得更长更直。弦乐器的“震音”(Tremolo)演奏手法被蒙特威尔第首先运用。当乐队中越来越多的弦乐在一起演奏时,运弓的原则也需要统一。1650年后,各种运弓的规则随着吕利的歌剧中的管弦乐队已经形成,这种运弓的规则也使小提琴演奏者不断地拓展右手的演奏技巧。   二、定型成熟阶段(18世纪中期―19世纪前期)   这近百年的时期里,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启蒙时代的思潮冲击着封建制度。音乐艺术担负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的任务,要求对管弦乐队作品的音乐形式和体裁进行改造。自18世纪30年代后,欧洲各国陆续出现了与古典交响乐非常接近的管弦乐作品。18世纪下半期和19世纪初期,维也纳出现了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作曲家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交响乐派。在结构形式上,他们创立了成熟的古典“奏鸣曲―交响套曲”的形式,并使之发展到相对定型的阶段。尤其是贝多芬,他吸收了以往的一些优秀音乐成果,如巴赫严谨的音乐发展逻辑,亨德尔通俗的音乐语言,曼海姆古典交响乐学派与法国戈塞克等人歌剧与乐队的成就,把歌剧中显现矛盾冲突的戏剧发展原则,直接借以来丰富交响乐创作,使音乐形象的发展始终贯穿在整部作品中,把古典交响乐艺术发展推至顶峰。此时交响乐作品中,弦乐组第一小提琴是演奏旋律与华彩声部的主导,第二小提琴或同奏或低八度重复第一小提琴的旋律,也常采用呼应方式,大提琴与低音提琴被处理成各自独立的声部,这种弦乐五重结构增加了织体的层次。18世纪末-19世纪初,小提琴制作也发生了变革。琴颈加长变细,并向后倾斜,指板变长,琴马变高,并具更大的弧度;G弦包有银丝。这些变革的目的是为适应更大的张力。琴弦的增长使琴面上的压力增大,于是低音梁变长变厚,音柱也加粗,以此获得更大更有力的声音,使小提琴的音响与表现力较前更为丰满。随着作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小提琴的演奏技术也获得很大发展。这个时期的持琴方式基本与现代小提琴演奏姿势类似,即将琴牢固地放在下巴或锁骨上,依靠颈脖来支持。1820年前后L.施波尔发明了腮托,使左手从完全承担持琴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