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非药物行为管理(口腔科).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儿童口腔科

儿童非药物行为管理 口腔医学院 儿童口腔科 通过本章学习达到的目标: 了解儿童应对陌生环境,治疗操作以及表达不适的行为特点。 掌握在不同情形下如何引导和应对孩子的情绪与行为,促进治疗过程顺利实施。 主要学习的内容 儿童口腔科医患关系 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特征与临床表现 常用的非药物行为管理方法 儿童口腔科的医患关系 三角关系的解读 沟通的内容 明确共同目标 建立信任关系 医患三角关系 孩子是中心 家长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三角关系 患儿 家长 医生 需要提前沟通的信息 孩子口腔存在的所有问题(医生角度) 家长目前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家长角度) 孩子的全身情况,性格特点(家长的表述,医生的观察判断) 孩子对自己口腔问题的认识和需求,担心害怕的东西(患者角度) 希望通过哪些途径解决(孩子,家长,医生) 与治疗计划相关的问题:治疗安排,时间,费用,家长和孩子需要做的准备 医患沟通内容 需要建立的共同目标 医疗活动中,医生和家长、孩子共同合作 家长陪伴目的是鼓励孩子更好地配合治疗 如果家长的陪伴会引起孩子的不配合,建议家长回避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与医生直接交流沟通 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及生活习惯 医护人员与家长协作的目的是:孩子健康 医患共同目标 医患关系建立原则 早期:预先准备,这样我就能与我的患者交流。 中期:1有效的非语言性交流-友好的声调,目光接触,身体姿势;2探究感受—您对这有什么感觉?3证实感受(心灵沟通):正常化,任何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听起来你度过了一个艰苦的阶段。4肯定,这一点很好,你很勇敢。 后期:伙伴关系(让我们一同来对付它) 信任关系建立 儿童心理特征与临床表现 不同年龄儿童的行为特征,原因,应对方式 儿童对齿科诊疗抵触情绪的原因 治疗时紧张/抗拒/放松的形体表现 医生需要做的事情(行为管理) 不同年龄儿童特点 0-3岁:婴幼儿,哭闹、乱动、呕吐 原因:恐惧、不能控制自身的情绪和行为、胃肠功能和形态、母子分离的不安、新奇的刺激 处理方法: 哭闹:语言安抚、家长陪伴、分散注意力 乱动:束缚下治疗、使用开口器 呕吐:空腹治疗、将头转向一侧防止误吸 3-7岁:学龄前期:哭闹、乱动、呕吐、恐惧、拒绝治疗 原因:与父母的分离,身体损伤。 方法: 恐惧:可以进行沟通,告知表示不适可以举手示意、家长陪同下治疗、镇静 哭闹、乱动、拒绝治疗:家长回避、家长说服教育、束缚治疗 呕吐:空腹、深呼吸、分散注意力,使用橡皮障 给予鼓励和适当的奖励 不同年龄儿童特点 8-12岁表现:退缩,畏惧,能够配合治疗但是表现紧张。 原因:不良的治疗经验 方法: 能够通过交流让患儿了解治疗的意义、过程以及不合作会造成的危险,帮助患儿打消顾虑,主动配合治疗.药物镇静. 不同年龄儿童特点 儿童对齿科诊疗抵触情绪的原因 齿科治疗的各种刺激可以成为孩子 恐惧的原因 孩子还不具备接受治疗所需的认知 理解能力 以往有关牙科治疗负面的信息 父母的焦虑 儿童抵触情绪分析 1 2 3 4 5 6 7 儿童不配合的表现 儿童配合的表现 理解并帮助孩子克服对牙科治疗的焦虑恐惧是儿童口腔科医生的责任 无痛治疗原则、轻柔平稳的操作 医生需要做的事情 什么是行为管理 AAPD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 Dentistry,美国儿童牙科协会)对行为管理的定义是医务人员与孩子/家长之间持续不断的,重点在于交流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其目的是减轻孩子的焦虑和恐惧,提高对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并知道如何保持口腔健康。 医生需要做的事情 什么是行为管理 AAPD还指出行为管理技术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并强调这决不是一种以控制孩子为目的的方法,而是以发展并最终达成医生与患儿之间相互信赖关系,并减轻孩子恐惧焦虑为目的的方法。 医生需要做的事情 医生需要做的事情 儿童口腔临床中常用的行为管理方法 使用“儿语” 语调控制(通过变换音量,音调或语速来影响并指导患儿的行为) 非语言性交流(通过接触,姿势及面部表情的变化来强化并诱导孩子的行为) 治疗前的体验 模范作用 行为管理的具体方法 尽量不说一点都不疼等话语,反倒引起恐惧,称呼孩子的小名 语调在交流中发挥70%的作用 微笑可通过语言和眼镜传达出来,善意的接触可以增加患者和家长的信任 告诉孩子他可以提出停止的信号,让其参与到治疗中 正强化包括走时送贴画做为奖励 儿童口腔临床中常用的行为管理方法 Tell-show-do(解释说明-展示-完成操作) 正强化(通过对希望出现的行为进行奖励从而促使这些行为的出现得到加强) 分散注意力(将患者的注意力从可能引起不快感受的事物上转移开) 对父母进行指导 保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