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后现代主义 第二讲.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后现代主义 第二讲.ppt

(2)高科技风格 High-tech 高科技风格源于20设计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随着科学的进步,尖端技术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要求树立一种与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高科技派喜欢用非传统的合成材料或零件。 高科技风格的特征: 简洁的造型、光亮与金属的造型 (加上一些冷冷的燈光效果)、工业化产品或粗犷建材的直接引用、建筑物厂房化(或效率化)、结构的外露(尤其是钢结构)。 马内奥?波特 (Mario Botta 1943-) 高科技风格首先从建筑设计开始。罗杰斯于1977年设计的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和1986年设计的位于伦敦的洛伊德保险公司大厦,就是高科技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 高科技风格的特点是:高强钢,硬铝或合金材料,以夸张、暴露的手法塑造建筑外形,常常将建筑内部的部件,机械组织暴露出来,有时又将复杂的部件涂上鲜艳的色彩,以表现高科技时代的“机械美”“时代美”“精确美”。 图片来源: 图片名称:蓬皮杜文化中心 美国工业设计之父雷蒙.罗维也是高科技风格的创始人,他远在20世纪40年代末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该机采用了黑白两色的金属外壳、面板上布满各种旋钮、控制键和非常精确的显示仪表,采用的就是“高科技”风格建筑充分暴露工业结构的方法。 雷蒙.罗维 图片名称:罗维与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 图片来源: 图片名称:洛伊德保险公司大厦 图片作者:雷蒙.罗维 所示为“ 高科技”风格重要代表瑞士设计大师玛里奥·博塔1985年设计的夸塔椅子。他把建筑,工业构造及外型作为基本的设计语言汇运到了这个椅子的设计上。 图片名称:《夸塔》椅子(1985) 图片作者:玛里奥·博塔 玛里奥·博塔 图片名称:国际清算银行 图片作者:玛里奥·博塔 图片名称: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 图片来源: 作者:Alberto Colzani 图片来源:http://www.euklides.no 3.2.3 所示的两天凳子采用的就是“高科技”风格建筑的设计方法:充分暴露工业结构。 罗杰斯 图片名称:瑞士天梭表 图片来源: 图片名称:巨型水滴度假胜地 图片来源:.tw 瑞士制表业中的佼佼者天梭表把“高科技”风格建筑的外型及材料感觉作为基本的设计语言汇运到了手表外形的设计上。 (3)过渡高科技风格 Trans High-Tech 过渡高科技风格,又称“改良高科技风格”,是一种针对具有工业化特征的高科技风格的嘲讽、调侃,具有高度的个人表现特点。设计荒诞不经,表现设计师对高科技、工业化的厌恶。因为这种风格的明显讽刺特征,因此得不到广泛的欢迎,只能针对个人、少来生产。 朗?阿拉德的设计 1986《让人舒服的椅子》 象征意义:当人坐下时椅子的弯曲变形仿佛要断裂,会令人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如将物体丑化的感觉、重新传统设计理念的感觉,其感觉源于材质及需要激发的理念间的冲突。 图片来源: 图片名称: 以色列Holon市新设计博物馆 阿拉德 以上都是朗· 阿拉德设计的作品,建筑上的线条,颜色,轮廓在他的产品设计上也依然可见。 (4)极少主义风格(减少主义风格) Minimalism 极少主义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其特征是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摒弃粗放和奢华的修饰以及琐碎功能,强调简洁通畅来疏导世俗生活,观照人文层面。   极少主义之所以能够风靡,是其顺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观念。人们在极少主义中体会到归返简致素朴的真正的纯和美。“为简而简”容易导致形式主义。 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 (5) 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vism 解构主义是1980年代末期兴起于建筑设计界的派別。 理论的核心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解构主义不仅否定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否定古典的美学原则(和谐、统一)。 例:20世纪80年代,一位西方艺术家来华演出的一出哑剧, 用一把中提琴演奏了一段古典音乐之后,突然起身猛地将琴摔到地上,并狠狠地踩了一脚,然后又很快地用提琴碎片在一块画布上粘贴出一幅抽象的绘画(一幅提琴解构重组的绘画)。原来完美、和谐的提琴造型已不复存在,而它留下的碎片在另一种艺术形式中得以重生。 * 第七章 后现代主义 20世纪60年代---至今 第二讲 概述 7.1 目录 后现代主义建筑 7.2 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 7.3 现代设计的多元化 7.4 对后现代主义的总结 7.5 第二讲 现代设计的多元化 7.4 对后现代主义的总结 7.5 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 7.3 7.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