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ppt

3.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 A. 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B.物质生产产生精神财富 C.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恩格斯在谈到西欧三国(英、法、德)资产阶级革命时指出: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都是农民提供了战斗部队……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种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也决不会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这说明了(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农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实践 通 过 不 断 解 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过程是曲折 的 实现 途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 社会 —改革 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拿破仑横跨阿尔卑斯山 “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 ◇探究活动:p92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瞻目的业绩么?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拿破仑虽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着领导核心的作用,但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见课本第93页专家点评 A.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看人间, 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 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 想一想: 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活动:p93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课堂探究:P93 (1)这部长篇史诗所反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2)《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其内容来源于藏族人民群众的历史生活和实践。 说明了实践决定认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哪里还能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鲁迅: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陶渊明赏菊 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阿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三首琵琶作品,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听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问题(2):联系我国革命或改革的具体实例,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我国革命和改革中的作用。 ◇课堂探究:P94 问题(1):以上论述说明了什么道理?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主力军,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我国解放战争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就有490多万,支前粮食就有40多万吨,从而有力的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支前民工运输伤员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淮海战役中踊跃支前的民工小车队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眼含热泪在包产合同书上按下18颗鲜红的手印,历史从此书写着新的一页。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开端的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在这里起步了。 虽有曲折,但20多年的农村改革实践证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