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doc

[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书 一、项目基本情况 评审专业:农业 序号: 编号: 项 目 名 称 中 文 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英 文 主要完成单位 w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协作单位 jn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 、、、、 申 请 部 门 w农业技术推广站 申请日期 2009年8月 日 密 级 主 题 词 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 技 术 水 平 所属国民经济行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任 务 来 源 A.国家计划 B.部委计划 C.省计划 D.厅、局计划 E.市、地计划 F. 基金资助 G.自选 H.其他√ 计 划 名 称 和 编 号 项目起止时间 起止: 2006年6月 完成:2009年6月 二、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推广情况) 1、任务来源:本项目为w科技局发展计划项目。 2、主要内容:农业生产;玉米直播可从保证较适宜的群体、易于操作、规范化种植并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冬小麦适期晚播,避免冬前旺长、减轻田间郁闭,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生态效益最优化。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实施晚播,适量施用氮磷肥,促进冬前大孽形成,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由传统的10月1日——10日为最佳播期,推迟到10月5日——15日,避免冬前旺长群体过大、减轻田间郁闭及病虫害,有利于形成健壮的个体、合理的群体,防止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玉米改套种为直播,收获期推迟10天,玉米直播可保障合理的群体密度,个体整齐一致,也可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玉米收获期推迟到玉米的完熟期,使玉米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利用,千粒重增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 3、特点:“双晚”栽培技术研发,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推广应用情况:小麦玉米“双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项目2006年6月开始实施,2009年6月完成,小麦玉米单产前三年平均404.7kg、533.2kg。项目期间累计推广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面积3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56.2kg,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51.5kg,增长12.7%,三年累计增加冬小麦总产1455万kg,新增产值2328万元,平均亩增效益77.6元。玉米在2008年亩产达到584.3kg,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52.1kg,增长9.58%三年累计增加总产1488万kg,新增产值2380.8万元,平均亩增产值79.36元。三年累计新增产值4708.8万元,在2008年肥料价格大幅上涨、灰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通过项目实施新增纯收益3573.8万元 通过“双晚”技术的推广应用,每年每亩耕地在不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可增收粮食100公斤左右,初步估计我县适于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耕地约40万亩,如该项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详细内容及申请理由 1、立项背景(核实科技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许多农户历来在农业生产中采用“赶早不赶晚”的栽培管理方式,冬小麦播种过早,造成冬前发育进程快、分蘖多、群体过大、田间郁闭严重、抗冻能力低下,年后病虫害发生重、生育后期易倒伏,影响了小麦的高产稳产。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多有“假熟”现象,农民有玉米苞叶变白就开始收获的传统习惯,这些玉米往往被提前收获,造成减产。据山东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成果显示:黄淮地区,7、8月阴雨连绵、高温多雨、光照不足,9月份秋高气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产量形成。套种玉米早播早发,在产量形成期高温多雨季节,易早衰死亡,难以高产,而直播夏玉米的产量形成期适逢秋高气爽之时,容易获得高产。 2、详细科学技术内容(总体思路、技术方案、实施效果) 1. 夏玉米适当晚收、完熟收获,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的光热资源,增加粒重,提高单产。玉米收获时由原来的“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的外表特征,改为“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即籽粒生理成熟时收获”,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1日收获。 2. 我县地处黄淮,7、8月阴雨多、光照不足,9月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产量形成。套种玉米与小麦共生影响个体生长、缺苗短垄严重,产量形成期高温多雨、易感病,造成早衰、难高产;而直播玉米产量形成期天高气爽、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利于产量的形成。 3. 小麦适当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由传统播期1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