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 第一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ppt

喘证 第一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喘证 第一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

喘 证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概 述 一、定义: 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二、 源流 (一)病名 1.喘证首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2.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的“上气”即是指喘证,又为为哮病和肺胀病名。 (二)病因病机 1.《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 2.《素问·举痛论》“劳则喘息汗出。” 3.北宋《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喘嗽》:“惟夫邪气伏藏,凝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急”。 4.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喘促》“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5.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喘》“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三)临床表现 1.《灵枢·五阅五使》“故肺病者,喘息鼻张” 2.《灵枢·本脏》“肺高者上气,肩息咳。” 3.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 (四)治法 1.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喘》“治实者攻之即效,无所难亦。治虚者补之未必即效,须悠久成攻,其间转折进退,良非易出。” 2.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实喘责在肺,虚喘责在肾。” 三、范围: 相当于西医诊断的喘息性支气管炎,各型肺炎,肺不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矽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睡眠期呼吸暂停综合征,噫病等,若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病 因 病 机 外邪侵袭 风寒风热 邪蕴于肺,壅阻肺气 饮食不当 肥甘生冷 脾失健运,上干于肺 肺 嗜酒 痰浊内生,壅塞肺气 气 上 情志失调 忧思气结 气失疏泄,肝气横逆 逆 喘证 郁怒伤肝 肺气闭阻,乘于肺脏 失 于 久病劳伤 久病肺虚 气失所主 宣 久病脾虚 肾失摄纳 降 肾阳衰弱 水气凌心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心肺病史(咳嗽、肺痨、哮病、心悸),每遇外感、情志、劳累诱发。 (二)鉴别诊断: 3.体征: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4.辅助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诊断: 三、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1)实喘:由外邪侵袭,内伤饮食情志所致,发病急骤,病程短,多有表证;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 (2)虚喘:由久病迁延,劳欲损伤所致,病程多久,反复发作,病势较缓,时轻时重,无表证;呼吸喘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 2.辨寒热 (1)寒证:痰清稀如水或痰白有泡沫,面色青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或四肢不温,小便清冷,或恶寒无汗,全身酸楚,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或弦迟。 (2)热证:痰色黄、粘稠或色白而粘,咯吐不利,身热面赤,口渴饮冷,便干尿黄,或颧红唇赤,烦热,或发热,微恶风寒,汗出,舌质红或干红少苔,苔黄腻或黄燥,脉细数或浮数或滑数。 (二)治疗原则: (1)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根据寒、热、痰、气之不同,分别采用温宣、清肃、祛痰、降气等法。 (2)虚喘治肺肾,重点在肾,以培补摄纳为主,补肺、纳肾、温阳、益气、养阴、固脱等。 (三)分证论治 实喘 1、风寒闭肺证 [临床表现]: (1) 主症:喘息,呼吸气短,胸部胀闷。 (2) 兼次症:咳嗽,痰多色白清稀;恶寒、无汗、头痛、喷嚏,鼻塞;或伴发热、口不渴。 (3)舌象:苔薄白而滑。 (4)脉象: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治疗原则]:宣肺散寒 [代表处方]:麻黄汤加减 [加减应用]: (1)喘重者加半夏、前胡、苏子、陈皮化痰降气平喘; (2)若得汗而喘不平,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和营卫、利肺气。 2、表寒里热 [临床表现]: (1)主症:喘逆上气、息粗、鼻煽,胸胀或痛。 (2)兼次症:咳而不爽,咯痰粘稠,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溲黄便干。 (3)舌象:舌质红,苔薄白或黄。 (4)脉象:脉浮数或滑。 [证机概要]: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