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德育实践“八项工程” 提升大学生非专业素质.doc

实施德育实践“八项工程” 提升大学生非专业素质.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施德育实践“八项工程” 提升大学生非专业素质

实施德育实践“八项工程” 提升大学生非专业素质 摘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许多高校德育实践观念淡化、德育实践载体滞后的现状,在充分借鉴德育实践经验、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并实施德育实践“八项工程”,搭建活动载体和实践平台,建立“四大模块”考核体系,把德育渗透于各个环节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认知社会、团队协作、组织领导等非专业素质,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德育实践; 八项工程; 非专业素质; 考核体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表明古代学者已认识到德育的教育功能,将其对道德的教化作用置于崇高的位置上。传承至今,大学德育工作更是受到政府、高校和教师的普遍关注,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开设理论课程,把大学生培养成“有道德”、“人格高尚的人”成为高校的德育目标。作为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德育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德育实践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德育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搭建德育实践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体验式、调研式、互动式等德育实践活动,它是对德育理论课的进一步理解、认同和升华,与德育理论教学互相补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把德育内化为品质和行为,达到知行统一,实现德育的最终目的。 一、大学生德育实践教育的必要性 德育实践教育以提高德育实效性为根本目的,对德育的主客体、目标、内容、方法、考评、环境这六个要素以及德育得以实现的途径进行操作化,为此,进行大学德育实践显得十分重要。 1.国家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教育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2]。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整体素质、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因此,要把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放在德育的灵魂和核心地位,把德育渗透到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中,使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 社会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被社会所需求。调查表明很多用人单位对一些专业水平高的员工整体评价却并不高,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工作态度、个人品质、创新精神、协作意识等非专业素质匮乏。而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能够通过体验认知,潜移默化地形成社会所需的非专业素质。面对日益提高的社会需求,高校必须开展德育实践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解决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矛盾现实。 3.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的主体要求 大学生是社会最有朝气、最易接受新观念、最具创新精神的群体,大学生主体意识日渐增强、思维日趋活跃、精神需求日渐提高,对自身发展有更清晰的目标。因此,高校要积极搭建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德育实践活动载体,让他们在活动中认知社会、拓展视野、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为自身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进行合理定位和科学规划。[3] 二、高校德育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广泛调研和社会反响来看,高校德育实践创新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在德育实践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1.德育实践观念的淡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环境、信息环境、多元文化交叉形成的新理论、新思潮等因素对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目前,很多高校仍将德育重点放在“两课”教学上,淡化德育实践环节的作用,“两课”教师虽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人生道理传授给学生,但缺少了使大学生进行感性认知和切身体验的环节和载体,导致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合力性不强的现状。 2.德育实践载体的滞后 一些高校虽已开展了德育实践活动,但大多延续传统经验,流于形式、缺乏层次、远离社会现实的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造成高校德育的现代性和实效性不强。这使德育陷入单纯理性主导、主体性缺失、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的尴尬局面,难以整合德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因此,构建并实施德育实践体系来增强德育实效进而提高大学生非专业素质成为大学德育的重要途径。[4] 三、实施大学生德育实践“八项工程” 根据目前教育发展趋势,在“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5]教育理念的统领下,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改革传统德育实践模式,充分整合现有的德育形式和校内外德育资源,以黑龙江科技学院学生为主要对象,构建并实施“八项工程”德育实践体系,广泛开展大学生德育实践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