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学藏书-时方歌括.pdf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篇名>时方歌括 书名:时方歌括 作者:陈修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01年 <目录> <篇名>小引 属性:经方尚矣。唐宋以后。始有通行之时方。约其法于十剂。所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 湿是 也。昔贤加入寒热。共成十有二剂。虽曰平浅。而亦本之经方。轻可散实。仿于麻黄葛根 诸 汤。宣可决壅。仿于栀豉瓜蒂二方。通可行滞。仿于五苓十枣之属。泻可去闭。仿于陷胸 承 气抵当之属。胆导蜜煎。滑可去着之剂也。赤石脂桃花汤。涩可固脱之剂也。附子汤理中 丸。 补可扶 轺赤小豆汤。燥可去湿之剂也。白虎黄连泻心等汤。寒可胜热之剂也。白通四逆诸汤。热 可 制寒之剂也。余向者汇集经方而韵注之。名为真方歌括。限于赀而未梓。缮本虽多。而刀 圭 家每秘而弗传。大为恨事。辛酉岁。到直供职。适夏间大雨。捧檄勘灾。以劳构疾。脉脱 而 厥。诸医无一得病情者。迨夜半阳气稍回。神识稍清。自定方剂而愈。时温虐流行。因余 之 病。而知误于药者。堪悯焉。盖医者。生人之术也。一有所误。即为杀人。余滥竽人后。 诸 多有志而未逮 经。即仲景。 其切当精纯。 集罗东逸柯韵伯诸论。及余二十年读书临症独得之妙。一一详于歌后。颜曰时方歌括。为 中 人以下立法。徐可引以语上之道也。至于张景岳新方八阵。汇药治病。不足言方。缘一时 盛 行。余友林雨苍俯以从时。韵既成帙。共商注解。业经梓行。亦不遽弃。别其名曰俗方歌 括。 此三种者。浅深 \x嘉庆辛酉孟秋修园陈念祖题于保阳差次\x <目录> <篇名>凡例 属性:一是书前曾托名叶天士。今特收回。 一是书论证治法。悉遵古训。绝无臆说浮谈。以时法列于前。仲师法列于后。由浅入深 之意也。 一坊刻万病回春嵩 尊生古今医统东医宝鉴等书。所列病症。不可谓不详。而临时查对。 绝少符合。即有合处。亦不应验。盖以逐末而忘其本也。试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每 症只寥寥数语。何所不包。可知立言贵得其要也。此书如怔忡头痛历节诸症。非遗之也。 怔 忡求之虚痨。头痛有邪求之伤寒。无邪求之眩晕。虚痨历节。寻其属风属湿属虚而治之。 所 以寓活法也。学医始基。在于入门。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入门错。则始终皆错。此书阐 明 圣法。为入门之准。不在详备。若得其秘诀。未尝不详备也。有症见于此。而治详于彼 者。 有论此症。而彼症合而并论者。有论彼症。绝未明言此症。而即为此症之金针者。实无他 诀。 唯其熟而已。熟则生巧。自有左右逢原之妙。 论中所列诸方第三卷第四卷俱载弗遗。唯伤寒论金匮要略方非熟读原文。不能领会。此 书偶有阙而未载者。欲人于原文中寻其妙义。阙之即所以引之也。阅者鉴子之苦心焉。 一方后附论。或采前言。或录一得。视诸书较见简括。阅者自知。 <目录>卷上\补可扶弱 <篇名>四君子汤 属性:治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若内热或饮食难化作酸。乃属虚 火。 须加干姜。 <目录>卷上\补可扶弱 <篇名>六君子汤 属性:治脾胃虚弱。痞满痰多。 <目录>卷上\补可扶弱 <篇名>香砂六君子汤 属性: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者。 <目录>卷上\补可扶弱 <篇名>五味异功散 属性:健脾进食。为病后调补之良方。 苓术参甘四味同。(人参茯苓白术各二钱。炙甘草一钱。加姜枣煎。名四君子汤。)方名 君子取谦冲。增来陈夏痰涎涤。(前方加陈皮一钱顺气。半夏二钱除痰。名六君子汤。) 再 入香砂痞满通。(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各八分。以行气消胀。名为香砂六君子汤。)水谷 精微 阴以化。(饮食增则津液旺。充血生精。以复其真阴之不足。)阳和布护气斯充。(食入 于阴 气长于阳。昼夜循环。周于内外。)若删半夏六君内。钱氏书中有异功。(六君子汤内。 去半 夏。名五味异功散。) 陈修园曰。胃气为生人之本。参术苓草。从容和缓。补中宫土气。达于上下四旁。而五 脏六腑。皆以受气。故一切虚证。皆以此方为主。若加陈皮。则有行滞进食之效。再加半 夏。 即有除痰宽胀之功。再加木香砂仁。则行气之药。多于补守。凡肿满痰饮结聚等证。无不 速 除。此犹人所易知也。而为数方之主。则功在人参。人皆曰人参补气补阳。温药藉之以尽 其 力量。而余则曰。人参补阴养液。燥药得之则臻于和平。故理中汤中姜术二味。气胜于 味。 以扶阳。参草二味。味胜于气。以和阴。此汤以干姜易茯苓。去其辛而取其淡。亦阴阳兼 调 之和剂也。凡医家病家。俱重人参。全未识人参之性。皆不读神农本草经之过也。今录本 草 经原文而释之。或数百年之误。于兹而一正也乎。 按神农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