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三节 物理性有害因素.ppt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三节 物理性有害因素.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物理性有害因素 ◆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除激光是人工产生以外,其他因素在自然界均有存在; ◆每一种物理因素都有特定的物理参数; ◆作业场所中存在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当产生物理因素的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作业环境中存在这种因素,可以造成环境污染,一旦装置停止工作,则该物理因素消失; ◆作业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如果没有阻挡,一般随距离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 风压自然通风 热压自然通风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高温、高湿作业 ◆夏季露天作业 特点为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 冶金工业:炼铁、炼焦、轧钢等车间。 机械制造工业:铸造、锻造、热处理。 使用炉窑的工业: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 使用锅炉:火力发电厂、动力车间等 ◆特点为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 ◆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 印染、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 潮湿的深井内。 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发放的热辐射作用。 热辐射强度较高温车间为低,但作用的时间较长,中午前后是明显的高温热辐射作业。 ◆体温调节 ◆水盐代谢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 人体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方式: ◆ 辐射:热辐射总是由热的物体传向温度较低的物体,不对周围空气加热; ◆ 对流:人体经对流将热传给空气分子,气温过高则相反; ◆ 蒸发:人体通过蒸发将热传给水分子,风(气流)大可以加强对流和蒸发 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可以热平衡公式表示 S=M-E±R±C1±C2 S: 热蓄积的变化; M:代谢产热; E:蒸发散热; R:经辐射的获热或散热; C1:经对流的获热或散热; C2:传导的获热或散热。 正常情况下S几乎为0。 高温作业的体温调节:受气象和劳动强度的共同影响 应注意的几点 ◆若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一般以平均皮温35℃为界),机体只能通过蒸发散热; ◆湿热环境可降低蒸发散热的效率; ◆中枢体温:也称深部体温,严格概念上是指下丘脑灌流血液温度,但一般以直肠温度表示,一般认为中心体温38℃是高温作业工人生理应急范围。 ◆机体的出汗量取决于气温、气湿、热辐射和劳动强度 ◆在干热有风的环境中汗的有效蒸发率可达80%以上,大量出汗能及时蒸发,则散热作用良好; ◆在湿热风小的环境中汗的有效蒸发率则经常不足50%,汗液难于蒸发,往往形成汗珠淌下,不利于体温调节; ◆汗液中水约占99%,固体<1%,固体成分的大部分为氯化钠,还有少量的氯化钾、尿素及水溶性维生素。 ◆一个工作日出汗6升为生理最高限度,失水不应超过体重的1.5%; ◆大量出汗失盐量可达20-25g/日,正常摄盐量约10-20g/日,体内缺盐时,尿中盐量减少(<5g/24h)。 大量出汗→水盐大量丢失→水电解质紊乱→热痉挛 ◆心脏要向高度扩张的皮肤血管网输送大量血液,以便有效散热; ◆心脏又要向工作肌输送足够的血液,以保证工作肌的活动,维持正常血压; ◆高温作业,由于大量出汗使有效血容量减少 ◆如果高温工人在劳动时已达最高心率,机体蓄热又不断增加,则不可能再增加心输出量来维持血压和肌肉灌流,可致热衰竭。 ◆长期从事高温作业可出现心脏代尝性肥大。 机理 ◆消化腺分泌功能减弱,消化酶活性降低; ◆胃肠道收缩和儒动减少,吸收和排空速度减慢; ◆唾液分泌明显减少,淀粉酶活性降低; ◆血液重新分配造成消化道供血不足,影响营养素吸收; ◆大量饮水使胃酸稀释。 ◆高温作业使中枢神经系统体温中枢兴奋性增高,而运动区抑制→肌肉工作能力下降→机体产热下降→热负荷减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 ◆由于注意力、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与协调性及反应速度减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一般数周后产生热适应。 ◆体温调节能力增强 从事同等强度体力劳动,机体产热减少,出汗量增加,汗液蒸发率提高 ◆出汗量增加(30-100%),汗中无机盐减少1/10,皮肤和中心温度先后降低; ◆心血管紧张性下降,心率明显下降,血压稳定。 ◆醛固酮分泌增加,肾小管对氯化钠的重吸收增强。 ◆合成热休克蛋白(hert shock proteins,HSP):尤其是HSP27和HSP70可以保护机体免受一定范围高温致死性损伤。 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 中暑按发病机理可分为三种类型 热射病(heat stroke, 包括日射病sun stroke) 热痉挛(heat cramp) 热衰竭(heat exhaustion) 包括日射病(sun stroke)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