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排危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坡排危方案

井研县竹园镇广新村20组(进凹口)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防治方案 四川乐山二零七建设工程公司 二○一○年八月 井研县竹园镇广新村20组(进凹口)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防治方案 委托单位:乐山市井研县竹园镇人民政府 提交单位:四川乐山二零七建设工程公司 证书等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甲级设计 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设资字第(2009233005)号 总 经 理:陈绍江 总工程师:游学军 审 核: 项目负责: 报告编制: 提交时间:二0一0年八月 目 录 0 前言 1 0.1 任务由来 1 0.2 主要目的与任务 1 1 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1.1 灾情及险性评价 1 1.2 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 2 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2 2.1 自然地理 2 2.2 地质环境条件 4 3 灾害体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7 3.1 灾害体基本特征 7 3.2 灾害体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7 3.3 灾害体稳定性分析 8 3.4 危害性和危险性评估 8 4 应急排危方案设计 8 4.1 防治原则 8 4.2 设计依据 9 4.3 治理工程分项设计 9 4.4 治理方案工程量及费用估算 10 4.5 施工技术要求 11 5 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1 6 结论与建议 12 6.1 结论 12 6.2 建议 12 附图 图名 比例尺 图号 防治方案平面示意图 1:500 №1 防治方案A—A’剖面图 1:200 №2 0 前言 0.1 任务由来 井研县竹园镇广新村20组(进凹口)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位于井研县竹园镇广新村20组(进凹口),在2010年7月15日发生特大暴雨时,竹园至荣县公路进凹口段所处边坡发生小规模土体滑塌,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竹园至荣县公路为附近2000村民的交通主干道,现滑塌体直接威胁坡下居民3户14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坡下公路行车安全,威胁财产50万元。为此,井研县竹园镇人民政府特委托四川乐山二零七建设工程公司承担了井研县竹园镇广新村20组(进凹口)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治方案编写工作。 0.2 主要目的与任务 0.2.1 主要目的 遵循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提出。(1)确定防治范围、目标及标准; (2)论证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3)防治工程。104°09′03”,北纬°30′20”。竹园镇至荣县公路途经工程区。交通便利(见插图2-1:交通位置图)。 图2-1 工程区交通位置图 2.1.2气象水文 工程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气候温和,雨量丰沛,相对湿度较大;据收集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9.2℃,.6℃(一月~.5~.2℃,极值气温37.7~-.0℃;多年平均降雨量毫米,降雨集中在~月 边坡区微地貌属浅切丘陵区, 自然稳定斜坡总体坡度10~30度,局部斜坡呈梯田形,滑塌段边坡区高度最高约6米左右,坡度达40~45度﹙见照片集﹚,坡向东~南东,滑塌体厚度约3米。滑塌边坡区原始地形为丘陵斜坡区,原为荒坡地。滑塌边坡西侧自然斜坡,基岩浅埋或裸露。边坡区东侧下部为公路及民房,斜坡坡脚民房处标高约为428.2米,距离滑塌堆积区约10米左右。坡体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 2.2.2地层岩性 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地面调查成果,工程区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及侏罗系统组.50~系统组 挽近时期,该区新构造运动不强烈,表现为间歇性不均衡的升降运动。河谷区主要表现为河谷冲刷下切,形成“基座阶地”及“河漫滩”;丘陵区主要表现为丘顶剥蚀及夷平。山顶反映呈条带状的串珠圆形,沟谷相对高差较小,沟谷呈U形或碟形。 (3)、 地震 调查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中南段之东侧,与地震活动强烈的龙门山地震带、安宁河地震带毗邻,为其地震波及区;挽近时期,邻近的新桥断层、寿保断层、丰都庙断层等构造均有不同程度的复活,历史上曾发生过中等强度的地震,地震最大震级5.5级,震中烈度Ⅵ度。根据《中国地震活动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GB50223-200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7-2001)及2008年局部修订部分,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45S。 (4)、 区域地壳稳定性 根据有无活动性构造存在划分,评估区内及附近无活动性断层分布,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 1)《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程》(GB50330-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