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使役句表被动的语义发展.PDF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使役句表被动的语义发展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7.1:139-174, 2006 2006-0-007-001-000045-1 漢語使役句表被動的語義發展* 張麗麗 國立台灣大學 本文嘗試從語義角度探討漢語使役句表被動的發展,主張使役句先形成 「非自願允讓」(unwilling permissives) 用法,然後才發展出被動用法。文中 提出兩方面的證據:一方面,漢語「教」、「讓」和「給」字句的歷史發展皆 呈現「使役 > 非自願允讓 > 被動」的語義演變過程;另一方面,其他語 言中兩種常見的使役兼被動句(即「反身允讓句」和「不幸被動句」)也都 含有「非自願允讓」的語義特性。文中繼而從語義和句法的角度探討漢語使 役句表被動的條件,並指出使役被動句和一般被動句在語用上的差異。 關鍵詞:使役句,被動句,非自願允讓,使役被動句,反身允讓句,不幸被 動句 1. 緒論 漢語使役句是一種兼語式,結構為:「NP1 +使役動詞+NP2 +VP2 (第二謂 語)」,其中NP1 是使役動作的施事者,NP2 既是使役的對象,又是第二謂語的施 事者,是為兼語。使役動詞可分兩大類:一類表派遣、命令、要求、吩咐等相關 概念(下文統稱為使令義),見 (1a) ;另一類表允讓,見 (1b) 。 (1) a. 他教孩子趕緊離開。 b. 你能先讓他們坐下來嗎? 這樣的結構也能用於表示被動,如 (2) 。 * 本文獲國科會編號 93-2411-H-002-045 之專題研究計畫補助,並利用中央研究院古漢語文獻語料庫 檢索資料,特此聲明致謝。本文初稿曾於「第五屆國際古漢語語法研討會暨第四屆海峽兩岸語法 史研討會」上宣讀,會中承蒙蔣紹愚先生、洪波先生、徐丹女士以及多位與會人士惠賜寶貴意 見,在此深致謝意。並感謝兩位匿名審稿人精要的意見與建議,使得本文的疏漏與不當得以減 少。自然,一切文責當由作者自負。 張麗麗 (2) a. 老先生的退休金全教孩子分光了。 b. 這個消息讓政府封鎖起來了。 在 (2) 中,NP1 不再是施事者,反而是受事者;NP2 也不再是使役的對象, 而是全句的施事者。這樣劇烈的轉變是如何形成的?這個問題過去已有不少文章 討論過,如太田辰夫 (1958[2003]) 、蔣紹愚 (1994, 2003) 、馮春田 (2000) 、江藍 生 (2000) 等。這些文章的焦點多半集中在句法面上,關於此一演變所需的句法 條件已經討論得相當周全且深入。蔣紹愚 (2003:215) 歸納過去研究所得,提出 使役句轉化為被動的三個條件: a) 漢語動詞表主動和表被動在形式上沒有區別; b) 使役句的謂語動詞是及物的; c) 使役動詞前面不是施事主語,而是受事主語。 其實使役句表被動,也可以從語義的層面來觀察。徐丹 (2003:230) 便是從 此角度提出一套看法,指出「使/令」義發展成被動義的路徑是:「使令漸變為被 動命令 > 使令 > 允許 > 允讓 > 任憑」。這是一個連續體,由左至右強迫度逐 漸減弱。不過,該文並未就此觀點進行歷史考察,也沒有進一步的討論。 洪波和趙茗(待刊)一文則是從認知的角度探討此項演變的原因。1 該文指 2 出,只有「容讓型」使役動詞才有此一演變, 原因在於認知上的前景凸顯。由 於這類使役句有時用於強調對NP1 出乎意外的影響,如「我教你騙了一次,不可 能再教你騙第二次了」,因而使得NP1 成為移情對象 (target of empathy) ,造成 NP1 和VP2 之間的被動關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